第75章 工程(1 / 2)

自從準備出書後, 何文靜便逐漸忙碌了起來。

不過幸好以前考科舉時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雖然殿試之後時間安排上稍微放鬆了些,但是再重拾起來也不太難。

他現在的安排就是, 每日散值回來後寫話本子一章,其餘時間便研讀河工資料。等資料學完,就換成寫河工書籍的草稿。

翰林院的事務不多, 每日分給何文靜的書稿也是定量的, 以前時間充足, 他會慢慢看,現在時間緊張,他便看得快了些。

開始時, 因為他總是早早把核對好的文稿交上去, 還引得眾人側目,王翰林還過來說讓他年輕人做事不要急躁, 如果急於求成,反而做錯了給彆人添麻煩。

何文靜隻笑笑,說每篇他都核對過兩次,確實無誤後才交上去的, 請他儘管放心,而後便回到自己座位上開始看書。

而事實也果如他所說的那般, 同樣數量的文稿, 何文靜不僅沒有錯漏一字, 而且速度是最快的。

譚懷安看著手中的一打文稿,又看看在那邊坐著看書的何文靜,眉頭微皺。

自己父親這個學生好似總有標新立異之舉,雖然他做的事並沒有對他人產生什麼影響,但卻總與眾人不同, 讓譚懷安很是有些在意。

何文靜不去理會其他人的看法,隻專心致誌的翻閱起《九章算術》來。

《九章》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作者不詳,但卻是一部集算學大成的著作。全是總共分了九章,每章將不同的計算法則按章羅列,同時還輔以各種練習題,十分具有教學意義。

像河工測量裡麵要用到的斷麵,在九章的第一章裡就能找到計算方法。不過書中舉的例子不是立體的斷麵,而是計算平麵的農田麵積。

其他還有如比例問題、已知麵積求體積,或是已知體積求麵積,甚至還有章節涉及到了方程式。

以一次方程組為例,在現代時常遇到的路程遠近題目,一般是兩人同向而行或是相向而行,各自速度多少,然後會在何地何時相遇。

而九章中則是劃定兩個地方相隔的距離,然後問糧草粟米等物資如何調度,還有幾個村子人口各自有多少。再比如,為了保證每個村子有足夠的人留下種田,各自分彆需要抽調多少人服徭役等等有實際意義的題目。

除了一次方程組之外,書中還有假設法和勾股定理,甚至對於三角形的解法,還十分新穎的提出了一般二次方程的概念。

這讓何文靜驚喜不已。雖然更複雜的公式目前書中還沒有提到,不過他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適當的延伸一點,想來應該也不會有人覺得很離譜。

雖然這些知識對何文靜來說並不難,但是他卻看得很慢,要把現代的公式和古代的計算方法做通譯,這是一件十分耗費時間的事情。

他在這邊忙著轉換古代算學和現代算學,卻不知朝堂上正因為他吵翻了天。

原來文宣帝自從看了何文靜的會試答卷之後,一直對屯田製印象深刻,所以又叫人調出了他鄉試時的考卷。

而等他看過兩場考試的答卷之後,便對其中的屯田法和官員政績考核製度以及養廉銀起了興趣。今日上朝,他便提出讓朝臣們議一下兩個方案的可能性。

這一下卻是炸了鍋,倒不是因為這方案實在太匪夷所思,畢竟最早屯田製在漢朝時就已經初步成型。他們震驚的是,文宣帝竟然準備采納一個沒有資格上朝的小小七品翰林的建議。

要知道,每年考中進士的考生都有一二百人,誰沒有寫過策問提過意見?但是如他這般,策問才被封存不久,就讓拿來朝議,並且一旦采納甚至關乎國家百姓民生,這種事可是從未有過!

因此文宣帝才一提出來,眾人便紛紛表示反對,開始勸說文宣帝。

隻不過考慮到皇帝的心情,大家說得都很委婉,大概意思就是,雖然何文靜提的建議很好,但是國家大事馬虎不得,任何政令的下達都需緩行,讓文宣帝再多考慮幾年,從長計議。

文宣帝坐在龍椅上,麵上有些疲色,掩唇輕咳兩聲後向眾人問道:“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各位卿家還有其他反對的理由嗎?”他是大夏開國皇帝的第五子,同母的長兄早年隨父征戰去世,而他能登上帝位也絕不隻是因為占了嫡子名份,可這些朝臣們好似已經開始輕視他了。

眾人相互對視片刻,見文宣帝臉色沉肅,一時無人敢出聲回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