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靜辭官歸鄉的消息才剛傳出, 整個清源縣的鄉紳就已聞風而動,不過這些鄉紳們一連幾天到柳溪村去拜訪卻都撲了個空。
龐明德如今已年過八十,譚之問與他年紀差不多, 也已經須發皆白,何文靜坐在石凳上,無奈的看著兩位老人吵架, 頭疼的揉了揉額角。
自從他辭官回鄉之後便先去拜訪了自己的兩位老師, 對於他才年過四十就辭官一事, 譚之問十分不讚同,並且嚴告他要以國家大事為重,等侍奉老母親西去之後, 讓他一定要再回朝堂。
而龐明德則不同, 他覺得何文靜能拋棄高官厚祿急流勇退,是十分明智之舉, 竟還一反常態的誇他有大智慧。
兩人極度相左的意見前日皆被對方知曉,然後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就開始互不相讓的爭執開了。
何文靜怕他們氣出個好歹,特地將兩人分開,然後又各自規勸, 好不容易才讓兩人平息怒氣,他便想趁著秋高氣爽, 將他們約出來, 一是為著賞景, 一是為著讓他們和好。
本來開始時的氣氛還不錯,甚至兩人在聽到何文靜說要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開辦書院時,更是難得的同時點了點頭。
結果等何文靜說完準備辦什麼書院後,剛才還平靜的氣氛又被打破。
隻是這次支持他的變成了譚之問,而龐明德則是極力反對。
“我朝向來以儒家經典為重, 孔孟之語更是教化百姓的治世良方,如今他準備棄經典不用,轉而要去辦什麼“新學”,你身為座師不僅不思規勸,竟還極力慫恿,簡直枉為人師!”
龐明德坐在石桌的一邊,顫著手指向著對麵的譚之問罵道。
“我說你這老兒才是頑固不化,如今大夏之內有多少私塾書院?難道就真的差退之這一間?況且他之前為朝廷研製出的火炮,不正是通過你口中所謂的“奇淫巧技”造出來的?要不是有了這火炮,我朝能這麼容易令各番邦俯首稱臣嗎?”
譚之問瞪起眼睛,態度也無一絲相讓。
何文靜見兩人麵上漲紅,怕他們年紀大了再出個好歹,隻好先硬著頭皮走到龐明德麵前,然後背向他,將其背起,往轎子那邊走。
“你這豎子,快把我放下來!”龐明德沒料到他來一出,氣得直拍何文靜的肩。
“老師,您彆生氣,我之所以想開著書院,並不是想棄孔孟之道於不顧,而是我發現我朝現有的文化氣氛太過單一,而且並不是非儒家經典的典籍就一定不好,我也是想找找還有沒有其他辦法能讓我大夏更強大,所以您可不要真生我的氣才好。”
何文靜一邊背著他我那個轎子那邊走,一邊勸道。
“既是如此,那你好好說就是,作甚要將我背走?”龐明德吹吹胡子,“我是那等不通道理的人嗎?”
何文靜瞥了眼斜後方正被王青攙扶著的譚之問,沒接話。
這兩人單獨一個的時候倒是還好說話,可一但湊到一起,那就是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
有時明明心裡知道對方說的在理了,可偏偏為了麵子也要硬氣到底,爭個輸贏出來,典型的年紀越大越像小孩。
“怎麼不說話?”龐明德沒得到回答,忍不住又拍了他一下。
“咳咳,老師,轎子到了,您先上轎吧,我再去後麵換一下王青。”何文靜扶他在轎子上做好,然後又換過王青,將譚之問也攙上了轎子。
彈指雖被他留在最後,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學生站在自己這一邊,還把那冥頑不靈的老頭兒先趕走,心裡那點氣也消得差不多了,慈愛的拍怕何文靜的手,一矮身上了轎子。
等抬著兩人的轎子慢慢開始往回趕,何文靜也抬袖擦了擦頭上的汗,翻身上了馬。
一個月後,何文靜的書院開始正式招收學生。
清源縣的南街上有官學和當初他進學的“明心書院”,而他所辦的“新學”因為不是教授正統四書五經的,而且他意向的學生也不是那些能交得起昂貴進學費用的儒生,所以他便開在了北街的水車胡同。
以前陳秀娘和陳寅曾在這裡住過,何文靜再次回到這裡後便發現即使二十年過去了,這裡的變化卻仍舊不怎麼大。
住在這裡的人多還是以做零工維生,除了除此之外就是各種小商販,尤其是買吃食的。
而這些人家的孩子隻要不夭折,基本就是一代複一代的重複上輩人的生活軌跡,而這些人中彆說識字了,很多在接過父輩生意時,甚至連基本的算術都不會。
何文靜開的書院就是專門針對這種底層百姓的,束脩不多,而且要是成績優秀還可以提供獎學金,隻不過他也講明了,不會過多講授《四書五經》。
如此一來,本來因為何文靜曾任工部尚書,準備將自家孩子送來他的“新民書院”讀書的人家都歇了心思。
何文靜也不去管彆人怎麼想,書院大門外的告示欄上,招生簡章仍舊牢牢的貼在牆上,未改一字。
他辦的這所“新民書院”,製度參照了前世的小學,同樣設立了幾個年級,不過卻不是根據年齡劃分的年級,而是要通過何文靜的“升學考試”的測驗後才能升學。
至於對於教學的內容,何文靜也做了略微修改,比如現在大夏國商發展如火如荼,其中有些職位便需要特殊的技能,因此他就針對性的開了如算學、外語、商貿等等幾個學科。
除此之外,因為大夏理學發展十分緩慢,何文靜還另外開設了一門講物理和化學的學科,不過這一方向因為實在太偏,所以老師隻能由他自己擔任。
而且為了推動理學的發展,隻要有興趣跟他學習且通過考核的學生,若是家境貧寒,何文靜還會提供食宿。
不過由於他這書院實在太過標新立異,在開院後的一段時間裡前來就讀的學生並不多。
其實也不是不多,來找他希望何文靜指點一下詩詞文章甚至希望他收徒的人不少,不過何文靜問清楚他們是要科舉之後都拒絕了。
如今西方連火炮都造出來了,後麵的工業發展也會逐漸加快,所以他不想再把時間浪費在經史子集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