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趙長風點了點頭。
隨後,段雲開車拉著趙長風來到了廠區的飯館。
簡單要了幾個菜,段雲交完錢和糧票後和趙長風找了個角落坐下。
“你這次出去的時間挺長啊,事情辦的怎麼樣了?”段雲掏出一根香煙遞給趙長風後說道。
之前趙長風抽到的是去濟南鋼廠出差的任務。
在80年代,國內排名前四的鋼鐵公司是上海的寶鋼,遼寧的鞍鋼,北京的首鋼和湖北的武鋼。
除了這四大鋼鐵公司,其他的都是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的鋼鐵廠,像太鋼馬鋼,包鋼,本鋼,唐鋼攀鋼,和上述四道鋼廠構成我國“十大鋼”。
另外還有一些地方骨乾企業號稱“十小龍”,而邯鄲鋼鐵廠就是“十小龍”之一。
“濟南鋼鐵廠已經同意為咱們廠生產合金鋼了……”趙長風用手扶了一下眼鏡說道。
“額。”段雲聞言頓時一喜,連聲說道:“還是你厲害!咱們廠銷售科那幫人一家都沒有談成,看來我提拔你當銷售科科長真是沒看錯人啊……”
“段經理,你先彆忙著誇獎我,濟鋼的廠長這次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條件,隻有滿足他們條件,濟鋼才會開爐試生產這種合金鋼材。”趙長風眉頭微皺說道。
“什麼條件?”段雲問道。
“有兩條,第一條就是這種新的合金鋼必須按照市場價格來定,另外一條就是咱們廠每年必須要從他們廠訂購400噸以上的這種合金鋼材,他們才會開爐試製生產這種產品。”趙長風正色說道。
“市場價……400噸……”段雲聽到這裡眉頭皺了起來。
目前國內是計劃經濟,所有生產資料都是國家定價,國家統一銷售的,任何產品都有一個定價的標準,一般來說,隻有獲得過市優或省優的產品,才有5%~15%的價格上浮空間,而一般廠子的產品,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銷售。
國內鋼鐵廠從70年代開始,每噸鋼材的價格就在600元,而一直到了80年代初期,這個價格也沒有任何的提高,實際上到了80年代中期,鋼材價格放開後,價格才有所提升。
而現如今國內鋼材比較緊俏,很多國有鋼廠雖然訂單很多,但由於鋼材價格上不去,所以利潤非常微薄,而一些廠子為了提高本廠效益,私下裡也會以高出國家指導價30%~50%的價格給一些私人和鄉鎮企業提供鋼材產品,一次賺到的錢搞企業的“小金庫”,用於給本廠職工蓋房以及發放各種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