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海獅麵包車在哪個車間生產?我想去看看。”段雲說道。
“海獅項目適合我們的金杯麵包車在同一個廠區生產,坐車過去大概要20多分鐘……”
“那就過去看看唄。”段雲說道。
“行!”趙希友應了一聲後,領著段雲離開了130貨車生產車間。
其實這種車間對段雲來說沒有什麼參觀的價值,隻需要看一眼,他就能大致了解這個集團公司的生產情況。
從目前來看,金杯汽車廠確實是麵臨比較大的困難,他們的技術已經相當落後,卻沒有研發新產品的能力,而且現在資金緊張,已經到了即將砸鍋賣鐵的地步。
但這家企業畢竟是沈陽當地的一家重點企業,同時養活了50多家零配件汽車企業,以及數萬名的工人,這樣的企業一旦徹底熄火,對整個沈陽的經濟和社會穩定性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也正是因為如此,沈陽市政府才會想方設法保住這家企業,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沈陽市政府會如此重視段雲的到來了。
但是作為一名商人,段雲也不是散財童子,他投資任何一個項目都是需要回報的,而且如果金杯汽車廠確實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他也沒義務賠本賺吆喝。
雖然說前世的時候仰融通過金融手段把這個企業救了回來,但是段雲不喜歡玩資本,如果純為了賺錢它有很多更好的選擇,賺錢速度也遠比炒作金杯汽車快的多,他要的隻是一個能夠在汽車產業整車研發中讓他立足的“根據地”,測試鍛煉自己的汽車研發團隊,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離開130貨車生產的廠區,段雲和趙希友做的他們廠生產的金杯麵包車,前往了10多公裡外海獅麵包車項目的所在地。
“……我們也是想了不少的辦法,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原本海獅汽車是非常賺錢的,前幾年的時候,我們每年通過海獅麵包車項目都能賺到5,000萬元以上,可誰想日元升值的速度這麼快,過去能買兩輛汽車零部件的錢,現在連購買一輛都勉勉強強,可是我們在國內的訂單合同都已經簽了,價格又不能改,隻能硬著頭皮繼續給對方供貨,誰也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前往金杯麵包車廠的路上,趙希友語氣無奈的說道。
“做生意就是這樣,風險和利潤總是相伴的,就拿我們民營企業來說,能持續賺錢的太少了,總是有賺有虧,這就是市場風險。”段雲安慰了趙希友一句,接著說道:“我先去你們金杯麵包車場參觀一下,等參觀結束之後,咱們再具體商議其他的事情。”
“好的。”趙希友聞言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