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當時配對的名字叫銀花,銀環配對的名字自然是叫金環了。
銀花這個孩子天生身子有病,後來死了,而金環……卻是兩個月前出的事。
說出事可能也不太對,但王怡真真的沒法定性這件事該劃分到哪一種意外。
當初那個死掉的女孩子,將這圓覺寺大鬨了一場,不但叫鄉民們誤解,還引來了山下的妓庵,那些妓庵這些年發展的迅速擴張的還快,當初最早的一批老姑子都慢慢的沒有了市場,便紛紛獨立出來建新庵帶新人,隨著這些年大齊風調雨順,泰山的香火越來越旺,一時間,泰山姑子的名頭越來越響,竟然在四大粉頭幫裡撥了尖,市場上有些供不應求了。
半年前那一鬨,姑子行當中便有人注意到了圓覺寺,先不說王怡真本來就漂亮的引人注目,光是她手底下這些小姑娘們,也一個個的水靈又機靈。
像李蘭蘭,接觸幾次也看中蓉蓉很好一般,王怡真帶出來的孩子們,有眼色、又機敏、靈活還大方,雖然說身上多些江湖氣,可是同那些沒調教過的農女們是不同的。
姑子們也養新人,可是琴棋書畫的花費頗多,而且大家的調教手段都差不多,帶出來的商品同質化嚴重,沒什麼主打特色,但王怡真這裡的幾個小姑娘就不同了。氣質豪爽、為人靈俐、讀書識字不比誰差,而且骨子裡透著一份自信,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會講經念佛,妓姑子們可從來沒有忘記過,她們立足的本錢是什麼,要比文采,泰山姑子是比不過揚州瘦馬那個流派的,姑子們成名就是靠講道講佛,引導人生,就算沒事都還得請人給小姑子們講講經,力求有專業素養呢,何況王怡真手下的這些小姑娘們,自小在庵堂裡是真聽經念經,都是自帶技能,而且多數是14、15歲左右,這個年紀,收回來就直接可以接客。
於是好些個妓庵都曾經來過,有的想著租人,有的想著合並,有的想著買人,都被王怡真趕回去了。但王怡真也不是庵門口的鎮宅獸,一大家子老老小小的口糧,都要她操持,她在外麵的時間多過在庵裡。
便有妓姑子趁著她不在,拿些綾羅綢緞、頭花耳環的引誘家裡的娃子們,對於此,王怡真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她帶出來的孩子,都是受過現代思想教育、普及過女權人權的新時代女性,是拿些蠅頭小利就誘的走的嗎?
答案是:是的。
是的,就有小姑娘就引走了,就是金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