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元潔到北洋也算是長見識了,早年間他和陳沐在戲言裡說過的那種銃管過丈,離好遠一銃打死賊首的大槍,被北洋造出來了。
其實本身就是西班牙重型火繩槍的仿製版,在工部的命令下開始製作,越做軍器局匠人越不滿意。
因為這玩意兒無甚用處,主要明軍的熱兵器序列已經過了那個胡亂摸索的年頭了。
鳥銃、殺將銃、小旗箭、虎蹲炮、佛朗機炮、神威機關箭、二斤炮,構成陸師所用一應軍備,能應付近、中、遠、遮蔽、工事,散射、速射、直射、弧射等所有情況。
重型火槍威力大、射程遠、精準有限;殺將銃是其極好的替代品,更高的精度還能保證準確殺傷,不存在相對鳥銃是大口徑的殺將銃一銃打不死的人。
而在更遠的距離,輕型佛朗機直瞄是更好的選擇。
但工部有命令啊,北洋軍器局必須造;造出是沒用的廢品北洋的匠人又不高興,他們大概是最有職業榮譽感的軍匠了——北洋旗軍拿著他們製作的兵器征服四海呢!
然後就開始了一係列魔改,以跳出使用環境重合的弊病,銃管加厚加長,然後乾脆口徑也加大,其中又從中印證南洋講武堂研究們的定理,其實這個定理是陳沐說的,但有餘人們是從研究關元固口中得知,故被稱作關氏銃製。
即彈藥不變的前提下,銃管在達到‘關氏長度’前越長射程越遠;達到‘關氏長度’後,銃管越長射程越近。
然後越造越走形,長達兩年的時間裡北洋軍器局的軍匠犧牲部分喝大酒吹牛的時間為朝廷造了二十七杆重銃,裡頭找不出兩杆完全形製相同的——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杆是匠人們滿意的。
兵器庫對從南洋調來的白元潔來說就像個博物館。
有銃長八尺重達三十六斤的巨型燧發火槍,被裝置在輕型二輪小車上,發射鉛子七兩半,二百步外放準了能穿人而過,但它沒被稱作‘半斤炮’。
被叫做半斤炮的另一種長五尺的巨型火槍,雖然銃管短了但口徑更大,重達二十六斤,不光有三角插架屁股後頭還有參考麻家港黑水靺鞨雪橇製成的銃架,使用專門設計的一斤鐵殼散子,三五十步穿透力極強。
“這是本司造的第二十六杆重銃,到這匠人們都不太想接著造下去了,沒用,這些東西都用不上,有這精力不如造上百杆鳥銃。”
匠人是這樣向白元潔介紹這個小怪物的:“挺好,巷戰守城當有大用,三杆銃封鎖一條街,進來多少放死多少,就是放銃得小心些,上次一匠人就被後坐頂骨折了。”
白元潔本來想試試這些新東西,聽見這話還是放棄了。
至於匠人說的話,他能很順利地理解,兵器嘛,不易損壞、大量生產、容易操作,重要性分先後。
為何造了二十六杆後還是造了二十七杆的原因,白元潔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大明啊,萬物皆可佛朗機。
這些看上去威力巨大實則如同雞肋的巨大兵器也確實提不起他使用的興趣,更不必說列裝軍隊了,南洋是用不著的,倒是陳沐的東洋,興許還有些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