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3q】,精彩無彈窗免費!
儘管在嘴上,應明說的是魏進忠不能做這樣的工作。
他是要當軍官的人,將來四處巡演很危險,而且倫敦離不開人。
但實際上真相隻有一個——應明覺得魏進忠長得不夠威武。
當然這個標準跟魏進忠好不好看沒關係,魏進忠好看,從墨西哥到倫敦,彆管是西班牙妓女還是英格蘭妓女都喜歡他。
但他在應明的審美裡不夠威武,更像個遊俠而非士兵,應明看來這種需要與敵人搏鬥、富有仁慈之人且最後被敵人害死的角色,應該是威武且溫柔的。
恰好,應明在倫敦的兵,有很多這樣的人——最早是北洋騎兵裡個頭比較大的人。
北洋騎兵的戰馬標準,是肩高四尺二寸至四尺五寸,這個數據基本上就是蒙古馬裡肩高最高的那一部分。
而旗軍的最高身高則要求在五尺七寸八分,因為身量越高、鎧甲越重。
一名一米八的士兵全副武裝時所穿戴的鎧甲在甲裙、臂縛上就會比一米六的士兵重上三四斤,他們本身的人也重,通常都有一百五十級斤。
算上盔甲、裝備,一匹馬的負重在二百斤往上,這種情況下沒有副馬,戰馬連續機動兩日就得癱。
他們在海外當著當著兵,個子變高或變壯了,就會超過戰馬承受能力,差一點兒就要被調到步兵部隊當副旗官,靠著安達盧西亞、夏爾馬才續上騎兵生涯。
其實在相對低烈度的戰鬥中,騎兵兄弟們很喜歡有這樣的戰友在身邊——他們總會把戰馬累死。
身為騎兵沒人願意把戰馬當作消耗品,但不可辯駁的事實是戰馬確實是消耗品,就連人命,投入戰爭也會成為消耗品。
應明突然在這個時刻就對湯顯祖的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湯顯祖所準備的一個甚至與明軍沒多少關聯的情節裡,他無端地看見了戰爭的殘酷。
他甚至能從這個簡短的劇情裡看見這個人的一生。
有個孩子,家鄉青山綠水梯田壯美,讀了十年書,在宗族社學深受教諭喜愛,說將來這會是個舉人公。
農活是他拿手好戲,種地插秧總是比彆人乾得又快又好,他聰明伶俐,總認為天生有才能、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考科舉那年,看重他的二大爺拿出棺材本,整個宗族湊出白銀十四兩送他考試,拿了個秀才回家,卻沒錢再去考舉人。
他會書法、會畫畫、會寫詞能寫詩,知道人生之艱難,也看過崇山峻嶺之風采。
他不屑於當個跑堂的、算賬的、教書的,喝醉了,夢想要在最近的府城外買上二頃地、蓋起二進八間懸山頂的大房,憧憬著有一天成為人上人。
有一天他離開家鄉出外闖蕩,留著垂垂老矣的父母與青梅竹馬的姑娘,說去投奔他處,混出名堂就回家。
他沒能投奔到哪個大員身邊做幕僚,最後加入帝國的後備軍校,穿著有好幾顆銅扣子的新軍兵服,每天喝牛奶吃雞蛋,二兩的月俸享受著整個帝國最新的軍士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