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二七七(1 / 2)

三國有個謝夫人 孰若孤 5888 字 10個月前

這年入夏之後,荊州暴雨不斷,油江水位大漲,淹毀了開墾的稻田和臨江的軍營,使得謝舒不得不下令將營寨內遷。然而湍急的江水卻也在兩岸之間劃開了一道天塹,阻礙了劉備帶兵進討的步伐,為謝舒擴兵自立贏得了時間。短短三個月之間,吾遺帶兵鬥轉江陵,討平大小山寨十餘處,收降山賊兩千餘人並婦孺老幼三千口,一時間威名大震。

這一日,大清早便暴雨傾盆,劉備晨起後見練兵無望,便招來諸葛亮在帳中對弈。

盛夏時節,天時悶熱,帳簾敞開著,蒸騰的水氣漫入營帳,帶入一絲清涼。劉備半敞著衣襟,諸葛亮搖著一柄麈尾羽扇,君臣二人對麵而坐,各懷心事,落子無言,唯聞帳外雨聲嘩然,雨點打在牛皮帳篷上錚錚有聲,像是戰場上密集的鼓點。

一盤棋正下到膠著處,忽然有一名斥候掀帳進來了,他渾身水流如注,將一封被雨水打濕的信雙手呈給劉備,道:“主公,有謝氏的來信。”

劉備接過信,小心地展開看了一遍,歎了口氣,將信擱在棋盤上,起身走到了門口。

諸葛亮用小指撥開信的一角,在空隙處落下一顆白子,問:“信上寫了什麼?”

劉備麵對著雨幕,負手而立:“沒什麼,替孩子們報個平安罷了,還說再過幾天雨停了,就派人送他們回來。”說罷,又長長地歎了一聲,愁眉不展。

諸葛亮抬頭看了看他,道:“那主公還發什麼愁?”

劉備沉吟著道:“謝氏崛起得太快了,從今年春天到現在,不過小半年的工夫,她擁兵已過三千,附近山裡的小股山賊已被儘數討平,如今能與她抗衡的,唯有油江大帥句棧了。若是句棧也被滅了,咱們再想對付她可就難了。油江口扼守險要,是荊州的咽喉所在,可不能落在她的手裡。”

諸葛亮起身來到劉備身邊,與他並肩而立,望著帳外白茫茫的雨簾道:“句棧原是劉表的部將,劉表死後,才遁入山中為寇。如今謝氏率兵橫掃油江,勢不可當,句棧亦是自身難保,主公不如謀求與他聯兵,事成之後,許給他些好處便是。”

劉備微微搖頭:“句棧與我雖同是劉表的手下,但此前並無交情,他未必肯聽我的。”

諸葛亮道:“主公怕是忘了一個人。”

劉備道:“誰?”

諸葛亮道:“關將軍的參軍——潘濬。他曾是劉表的幕僚,與句棧素有往來,且頗有私交,主公若派他去遊說句棧,必能馬到成功。”

劉備恍然道:“是啊,我怎麼把他給忘了!”轉而卻又為難道:“可即便如此,也很難見到句棧——他的營寨在油江的深山裡,如今油江口一帶的水路、陸路都有謝氏的兵把守,咱們的人進不去。”

諸葛亮道:“正好謝氏近來有意遣返人質,不如就讓潘濬以接引人質的名義出使油江——他的小女兒潁嗣也在謝氏的營中,派他出使是絕好的人選,不會引起謝氏的懷疑。等潘濬進入油江營後,再暗中以主公的名義聯絡句棧,裡應外合,一舉拿下油江口。”

劉備聽了連連頷首:“就聽軍師的,快派人去傳潘濬來,咱們好生計議一番。”

半個月後,已立秋了,荊州漫長的雷雨季終於結束,籠罩了整整一夏的陰霾悉數散去,露出了烏雲背後秋日闊朗的天幕。

潘濬奉命出使油江口,在中軍帳裡見到了謝舒。半年之前,她還是關羽陣前滿身泥濘的俘虜,半年之後,卻迅速崛起,成為了藩鎮荊州的一方諸侯。潘濬不敢小視,以覲見州牧之禮跪拜道:“末將潘某參見夫人,願夫人安泰。”

謝舒穿了身燕居的素布襦裙,長發垂絛,愈顯得眉目溫靜,氣度柔婉,毫無殺伐之氣,更無州牧的架子,微笑道:“潘參軍請起身吧。”讓婢子收拾了案幾上的簸箕和幾包乾茶葉,不好意思地道:“閒來無事,想篩點茶葉給孩子做個枕頭,讓參軍見笑了。”派人去帶孩子們過來。

潘潁嗣見了潘濬,哭著叫道“阿父”,撲進了他的懷裡。潘濬抱起她,又看了看劉禪和張星彩,卻不見關銀屏,便問:“夫人,關將軍的長女銀屏何在?”

謝舒道:“銀屏姑娘性子剛烈,前些日子大鬨了一場,砍傷了我的人,我就把她和孩子們分開了。現如今她單獨住著一間帳篷,有人輪流照看著,請參軍放心。”

潘濬道:“夫人費心了,這段時日,孩子們一直蒙夫人照料,潘某替劉州牧謝過了。”

謝舒笑道:“舉手之勞罷了,我自己也有孩子哩。參軍此來打算停留幾天?”

潘濬道:“不敢耽擱太久了,後天就走。”

謝舒道:“也罷,雖說雨季已過去了,但說不準哪塊雲彩有雨。趁著這兩日天晴,早點回去也好,不然再下起雨來,江水泛濫,可就走不成了。”

潘濬道:“是。”又寒暄了幾句,便跟士兵下去安頓了。

謝舒讓人把簸箕端上來,接著聚精會神地篩茶葉。過了一會兒,趙蠶掀帳進來,給謝舒端來了一碗茶湯,道:“夫人,喝口水,歇一會兒吧。”

謝舒“唔”了一聲,手裡卻沒停。趙蠶見營帳裡光線昏暗,便點燃了一盞油燈送到了案頭上,又拔下發間的銅簪剔亮了燈芯。動作間,她的衣袖滑落至肘間,露出了纏著白布的小臂。謝舒見了問道:“你的傷如何了?”

趙蠶道:“快好了。”

謝舒道:“帶潘濬去見過銀屏姑娘了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