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戛納的紅毯(2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4398 字 10個月前

有些事自己可以編故事,也可以讓那些明星朋友跟著故弄玄虛,但明眼的業內人還是幾秒鐘就能看清是怎麼回事。

這就好比你托朋友幫忙做套家具拿到市場上去賣,朋友說一萬元一個月做好,結果一月後讓你加一萬,說要做更好的,又過一個月再加一萬,要出精品,最終花了六萬半年後做好,你拿去賣了隻賣了一萬虧五萬,而朋友憑這套家具獲得國際最佳木工。

僅從這一點看,奧斯卡的獎項設計比歐洲三大獎更有價值,它要求參評作品必須公映過,虧本的、觀眾口內差的電影彆來。

老謀子為了參評造假公映,也是丟人,最終也沒拿到獎。

媒體不把蘇長青作為導演獎最有力競爭者,更多是把他歸為拚刺金棕櫚的乾將。

另外李安這次帶來的在目前的歐美也更具社會價值,就像蘇長青之前和梅露蘭·多拉探討過的,經曆了七十年代的大雜燴亂搞,西方社會陷入二十年調整反思,這題材選得很容易引發共鳴。

所以這電影更討喜,除了最佳導演,這部戲的編劇詹姆士·沙姆斯也是最佳編劇的大熱門。

最佳男主角方麵,熱門人選是高倉健,中的羅素·克勞,男主西恩·潘,以及中的伍迪·哈裡森。

沒錯,就是那個在柏林對蘇長青豎中指的伍迪·哈裡森,這家夥這次也來了,雖然獲大獎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在片中飾演一名記者,表現相當不錯。

這片名翻譯得很爛,聽起來像低級槍戰片,實際上直譯過來是,一部反戰片,反映西方對南斯拉夫戰爭漠不關心的態度。

走紅毯後兩人在台階上遇到了,伍迪·哈裡森很熱情地上來擁抱:“哇哦~哇哦~”

三個月前他主演的原本是獲獎大熱門,結果被蘇長青編劇的截胡了,現在轉戰戛納,又碰在了一起。

伍迪·哈裡森除了“哇哦~哇哦~”也說不出彆的了。

角鬥士羅素·克勞在中表現搶眼,但這片子在戛納不被欣賞,反而奧斯卡九項提名,與打擂台,最終拿了兩個獎。

在蘇長青的記憶裡,這屆應該是西恩·潘憑借獲得影帝,因為當時報紙報道時為他加了個頭銜:麥當娜前夫。

麥當娜前夫西恩·潘獲得戛納影帝,標題看起來有點不尊重,這種捆綁博眼球很低級,但也令蘇長青記憶深刻。

女主獲獎大熱門是英國中年女演員凱西·伯克,法國女演員伊莎貝爾·卡雷,以及中的西格妮·韋弗。

西格妮·韋弗就是係列的女主演。

至於最終獲獎的是誰,蘇長青記不清了。

其實曾經發生的獲獎情況已經不具太大意義,現在他和參與進來了,有人會涼涼,一切都會改變。

蘇長青和竇惟、李奧、高倉健、梶芽衣子、鹿野千津從五洋酒店步行百來米就到了現場,一路上都有影迷握手,索要簽名。

六人一踏上紅毯閃光燈明顯多了起來。

有觀眾在外圍熱烈鼓掌,看上去大都也是東方麵孔,許多人帶著相機。

六人邊走邊揮手,走進記者圈後閃光燈伴隨快門聲,仿佛有了質感,鋪天蓋地打在身上。

有記者喊著用英語問:“蘇長青導演,您認為亞洲電影的世紀到了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