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舟兩次向太清行禮,第一次是同時拜見兩位聖人,這是後輩見前輩,客人見主人之禮。
而他第二次複拜太清,則是因為他在太易紀轉為太極紀之時,曾經被太清召喚點化,遂在此世出現,這是對太清的感激之。
他本以為,召喚他的應該是太清。
但沒有想到,與他對話的卻是玉清。
雖說老子一氣化三清,這太清、玉清,加上上清,差不多都是一體多麵,但封舟可沒有達到以“一”而知“全”的無限境界,根本無法看清二位聖人的跟腳,自然隻能將這兩人當成兩人。
此時玉清緩緩道:“我觀你雖在太易紀就已成玄仙之體,但太清開天辟地之後,你卻未出現,直到成為朱紫國太子,方才顯示你的跟腳,如今你天賦覺醒,廣述道德,多有令人深悟之言,若是道法理念而論,你當為玄門新聖。”
封舟忙道:“弟子不敢!”
“坐而論道,達者為先,貧道豈是打壓後輩之人?你我三人,且先論道。”
說罷,玉清伸手邀請,請封舟入茅廬一敘。
封舟不敢推辭,與玉清、太清一道入內。
坐下之後,他依舊心緒不平,低聲問道:“彌羅宮外,有群賢畢至,天尊拋下他們,而在此論道,怕是不妥吧?”
“無妨,群賢雖多,卻是因緣守舊之輩,道法堅固,既不能改革,也不能精進,唯固執二字而已,如今彌羅宮大門已開,混元道果,且讓自己商討,我與師兄在此,隻與你這小友暢所欲言。”玉清淡淡說道。
“我這麼有麵子?”一時之間,封舟感覺自己如在雲霧之中一般。
放著這麼多聖賢不理,卻和自己談論道法,這種超國民待遇實在令封舟受寵若驚。
不過封舟畢竟是做了無數紀年的東極青華大帝,即便是受寵若驚,依舊是古井不波,與兩位聖人一起入內。
這三人,一個是聖人無為,一個是大道於心,一個是砥礪前行。
即便在法力和道經上有著巨大的鴻溝一般的差距,但無疑,這三人都是此世智慧最通達之人,兩個個是道家道祖,一個是後進達人,更是拿文明為棋盤,書寫心中縱橫,經世濟民,萬民心中大聖之尊,也由此融會貫通的智慧,能稱得上是玄妙圓融,半分無虛假的。
三人先是談論了一番黃老治國之道,再論論道德禮法,一旁仙鶴童子聽玄門最精妙之論,因從未涉及凡塵俗世,大半時間都在那裡懵懵懂懂,唯有三人說起天地宇宙,自然造化,萬物之道的時候,能聽出其中妙處出來,喜不自勝。
而金毛犼更是全然不懂。
但它卻知道這是聖人之言,通世哲理,因此強行記住,準備再日後慢慢練習。
封舟雖然是萬民大聖,但畢竟道法淵博比不上無數元會的兩位聖人,雖然明白天道高遠,自然奧妙的道理,就遠不如兩位開天辟地的聖人,所以他每次論道,提出一個概念,接下來便是少說多聽,遂有一番智慧發闡。
一連數日,三人談玄論道,天地自然,大道至理,神通術法漫漫而談,不再隻說治國人倫之道,這番太清真人才講過陰陽開辟,清濁分化的至理,那邊玉清真人便說起太陽之氣運轉太清的妙諦,而封舟學問見識雖不及二人,但即使片言隻字,卻又往往恰到好處,引人深思,即使兩位聖人聽了,也能深感其中蘊含的至理。因此對封舟愈加看重。
聽聞聖人講道,封舟許多疑問處無不豁然開朗,又想到如今誅殺雲程萬裡鵬,幾與佛門衝突,自己雖然不在意,但畢竟身處西牛賀洲,國家正處於漢化之際,若是佛門出來添亂,漢化畢竟事倍功半,甚至有夭折之危。
縱然他法通準聖,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所以他欲以道理,請教二位聖人。
太清淡淡一笑,便講無為而不為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