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竟然因為這個事情耽誤了拍攝。
...
但從另一方麵來說,這樣的情況下他應該沾沾自喜其實。
畢竟感染力這麼強。
但路澤這一次真的有很不同的感受,因為他不確定真的是因為自己麼?以前他會觀察彆人的反應,對其他人的反饋及時斟酌調整,然後也很明白自己給出這樣的東西大家是什麼感受。
但這次不一樣,路澤覺得這就是他,李錢德勒就是路澤,路澤就是李錢德勒,不過是試鏡時候的路澤。
有些可怕,但又有一個心理暗示和表現派基礎,他還算把控的好。
隻是就不知道自己這樣到底好不好。
很奇怪,他這次並不在意彆人的反饋,因為他就是李錢德勒,所以他怎麼做就是對的。路澤有時候演著演著,覺得自己應該怎麼做,就做了。
劇本裡沒有的,就這麼做了,這在以前是極少發生的或者說好像沒有發生。
...
路澤是個編劇,他把劇本修改到他認為最好的極致,然後嚴格按照劇本來。基本上,劇本多精彩他能多精彩甚至更好一點,但不會更好很多。
現在不一樣。
可能會更好,也會更差。
如果不是那個意外狀況,路澤現在可能還是《美人魚》裡的演法,控製自己因為這部電影對他很重要,要好好來。
但不行,這時候他是“路澤”上線。他就是做了,而且不會說什麼想再來一遍,他覺得自己這麼做挺對的。他在做自己,做充分的自己。他覺得導演也不懂自己,編劇也是,不過都無所謂了。
這麼說有些精神分裂的感覺。
但總之戲裡路澤確實是很難去考慮彆的。
於是每次下戲,他從狀態裡出來以後,都會陷入一陣糾結,這可是要衝獎的電影我乾什麼?最後以:管他呢,反正導演都覺得沒問題,那就這樣吧!
就很難受,
以前他知道自己演的怎麼樣的。
說什麼到了最後無招勝有招,但路澤就是心慌啊,做自己就是好的嗎?這種戲裡麵掌控全場,戲外懷疑人生的狀態,隻能靠導演的安慰來平衡。
...
導演丹尼斯正在招呼心理醫生,兩人大概聊聊這些問題。
然後給他看了劇本,對方對此也表示很棘手,不過可以慢慢來。丹尼斯覺得可以解決就好,這都是小問題,劇組最大的擔心早就沒有了。
其實,自從路澤完全進入那種狀態以後,他就變得輕鬆無比。
以至於他每天去拍戲,都不是去指導演員關心進度,他就是去看這個人物的,看這個人物活生生的出現在他的監視器裡,仿佛偷窺了彆人的人生。
所以,這個人做什麼東西他都不奇怪,甚至都沒想到李錢德勒現在做的,是他自己寫進劇本的東西李錢德勒做的每件事,接觸的每個人物,互動的每樣東西,暴怒和一潭死水,放棄和冰冷。
這都是他。
丹尼斯基本上不會打斷路澤的表演,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需要,也沒有必要:李錢德勒本人就在他麵前,有血有肉,他所要做的隻是拿著攝影機原封不動的記錄就好了。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輕鬆的?
還有什麼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