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龍場悟道】(2 / 2)

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5101 字 7個月前

王陽明問:“你讀書幾年了?”

王淵答道:“兩年。”

王陽明問:“學業如何?”

王淵笑道:“《三字經》、《千字文》還記得。《小四書》已經背不齊了,但大致內容掌握於心。《大學》、《中庸》滾瓜爛熟,《孟子》、《論語》也勉強能背。《禮記》隻學了幾篇,正在認真學習。”

王陽明讚歎說:“你很有讀書天賦,兩年時間竟能背誦《四書》。”

王陽明在考中進士前,也能背誦《四書》,但如今已忘記不少,隻有關鍵篇幅還能完整背誦。便是那位提學副使席書,也忘得差不多了,隻不過當提學官後又拿起來複習。

這很正常,便是被清華錄取的高考狀元,幾年之後也要把高中所學遺忘大半。

王淵說:“正欲向陽明先生請教。”

“那我來考你一考,”王陽明見才心喜,直接把自己之前所悟拿來提問,“孟子曰:‘儘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你對這段話怎樣理解?”

王淵說:“這段話我很認同朱子,無外乎‘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這裡的“事天”、“天命”並非宿命論,而是強調“心”與“性”。按朱熹的解釋,心是人之神明,具眾理而應萬物。性是心之理,人的天命就從心性當中體悟。

用人話來講,天命即一個人的終生使命,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努力去做。

隻不過,王陽明借此悟通了生死,將誓言刻在石墩上,督促自己去畢生踐行。

這還沒悟道,但已經有了悟道的方向——朱熹強調心、性、理的三者關係,卻又不講明白理怎麼獲取,隻說什麼格物致知,可王陽明一直沒格出來。隻有王陽明把“理”搞清楚,才算真正的悟道。

王陽明又問:“存何心,養何性?”

王淵戟指向天:“吾心即天心,吾性即天性,吾命即天命!存吾心,養吾性,踐吾命,如是而已。”

“哈哈哈哈!”

王陽明大笑,指著王淵說:“汝頗具陸象山之遺風也。”

陸象山就是陸九淵,南宋人物,陸王心學的開創者之一。他曾說“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跟王淵剛才那段話大同小異。

可王淵卻不知道,他好奇問:“陸象山是誰?”

王陽明反問:“你不知陸象山,卻又說‘吾心即天心’,難道是你自己悟出來的?”

王淵想了想:“我隻是覺得吧。朱子說話太籠統,模棱兩可,全是空言。心與理,瞎想是想不出來的,你得去接觸曆練。而且每個人都不同,非但是想法不同,自身際遇也不相同。我十歲時知道的理,與十二歲知道的理又不同,去踐行自己認為正確的理就夠了。”

王陽明默然思索,說道:“你的這套道理,我年輕時也有過。但還缺一樣東西,你所認為的真理,有可能隻是歪理,至理必須符合大道。”

王淵搖搖頭:“治國安民,算不算符合大道?”

“算。”王陽明說。

王淵笑道:“我身在大明,有朝一日出將入相,治的國是大明,安的民是大明百姓。聽說北麵蒙古餘孽年年扣邊,我若想要治國安民,就必須掃蕩蒙古。我的大道,卻不符合蒙古人的大道,無數蒙古百姓可能會因我而難以為生。”

“此乃詭辯!”王陽明根本不入套,“治國安民,在大明和蒙古都是大道,實為真理不可辯駁。你想分清個人之差異,但人有差異,大道卻沒有區彆。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獲得真理,以真理趨大道!而非個人歪理,個人小道。若你不知真理,便去踐行己命,則能力越強,為害愈烈。”

“受教了。”王淵拱手抱拳,其實不以為意。

一番交談,天色漸晚,王淵拜彆離開。

當天夜裡,王陽明翻來覆去睡不著,王淵那句“吾心即天心”在他腦中揮之不去。

“轟隆隆!”

電閃雷鳴,恍若白晝。

王陽明突然驚座而起,不禁一聲長嘯,自語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