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內容大致如下:“我與寧王素味平生,驟得如此大禮,不勝惶恐。長者賜不敢辭,因此我鬥膽把禮金收下。正好良鄉縣有一村鎮被賊寇燒毀,我現在自作主張,將寧王送來的二百兩銀子,都捐給遭受兵災的百姓重建家園。”
王淵直接將信箋遞過去,來者當場把信看完,頓時哭笑不得,朝王淵抱拳告辭。
王淵又寫一封信給良鄉知縣高迪,把高縣令好好吹捧一番,又說自己收到許多禮金,不知該做什麼用途,因此捐給難民重建家園。小鎮重建之後,請高縣令寫一篇文章,並將送禮者的名字都刻在石碑上。
屆時,寧王的名字,必然排在碑文第一位。
簡直完美。
寧王的禮物,不收不行。
之前所說的那個老陰比,即禮部尚書費宏,就是料中寧王必反,因此堅決不肯收禮。結果被寧王嫉恨,勾結錢寧將其罷官。在費宏丟官回鄉的半路上,寧王就舉兵造反了,費宏跑去聯絡王陽明,協助王陽明將寧王給逮住。
王淵無所謂啊,誰送禮他都收,轉手再捐給百姓,反正不進自己的腰包便是。
剛把寧王的人送走,金罍又來敲門。
“若虛,京城有些風言風語,都是關於你的。”金罍提醒道。
王淵問道:“都說我什麼?”
金罍說道:“幸進狀元。說你因殺賊事,獲得皇帝青睞,實則連一甲都進不了。”
“哈哈哈!”
王淵大笑三聲:“如果這都是幸進,那他們也去殺賊啊?我又不攔著。”說著,王淵又問,“沒拿我的殿試文章說事兒?”
“你殿試文章寫了什麼?”金罍反問。
“沒什麼,瞎寫的。”王淵不談此事。
那篇文章看似危險,其實根本就無所謂。誰沒有過匡扶蒼生的熱血幻想,誰沒有過少年意氣的荒唐文章?而且那時策試卷,隻要不犯朝廷忌諱,隨便寫什麼都可以,沒人會在意的!
除了攤丁入畝之外,王淵文章裡的其他內容,全都有朝中大臣提出過,甚至是真正著手實踐過。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開創者名叫桂萼,今天早上跟王淵一起成為進士。桂萼在嘉靖年間,就已經不顧他人反對,率先實行一條鞭法,還不照樣能當上內閣重臣?
彆以為文官都是廢物,甚至包括楊廷和在內,其實都想改革弊政,隻是不敢太過折騰而已。
閱卷官集體反對王淵當狀元的真正原因有三:
第一,王淵的策試文章不合規製。應該從道德、曆史、禮製、大義等方麵入手,總體而全麵的進行闡述,即所謂以古觀今、高屋建瓴。而不是像王淵那樣,逐條逐條的探討實際問題,這種問題,沒當過官的士子說不清楚。
第二,楊慎的策試文章寫得太好了,不點為狀元簡直沒天理。
第三,朱厚照表現得太激動,非要拆卷找王淵的名字。再結合朱厚照以往的劣跡,閱卷官們害怕王淵被列入一甲進翰林院,成為皇帝身邊的幸進之臣。朱厚照越是喜歡誰,他們就越不能讓這人進翰林院,這是擾亂官場秩序的大忌!
第三個原因似乎匪夷所思,其實最關鍵!
朱厚照現在還隻是瘋狂提拔太監和錦衣衛,文官們當然管不了。若王淵進入翰林院,必然被朱厚照瘋狂提拔,這是皇帝把手伸進了文官係統。
一旦王淵幸進成功,必然有其他文官有樣學樣,大臣們如何不想趁早掐死這種苗頭?
以朱厚照的胡來,信不信王淵幾年之後,就有可能當上三品官。反正大臣們對此深信不疑,畢竟朱厚照提升錦衣衛千戶、百戶,那都是幾十上百人搞批發的。
因此,隻要不讓王淵進一甲,又在館選時把王淵刷掉,那就隨便朱厚照怎麼搞。即便朱厚照腦子抽風,一年時間升王淵當三品官,那都無所謂,非翰林不入內閣嘛,不會對朝廷秩序形成實質性威脅。
大臣們防的不是王淵,防的是皇帝!
一個新科進士而已,還沒資格進入重臣們的視線。
這個道理,當天在場的閱卷官都懂,了解真相的王陽明也懂。
等瓊林宴之後,王淵就要去拜謝恩師。到時候,王陽明肯定會給弟子支招,勸王淵進入翰林院之後,尋找各種機會請求外放做地方官。
隻要王淵離開中央,離開朱厚照,大臣們對他的敵視將自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