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司農寺的設想】(2 / 2)

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4020 字 2個月前

刑泰又說:“因為涉及到土地肥力,學生翻閱了大量農書。《齊民要術》便有記載,可用輪種恢複地力,若套種消耗地力太甚,學生打算實驗用其他作物輪種。”

王淵自然又是一番勉勵。

王淵也是個半桶水,他給出的玉米植株間距,其實還可以稍微密一些。

刑泰如果繼續觀察實驗,就會驚奇的發現,套種有大豆的玉米,產量甚至比清種更高,而且玉米棒子更飽滿、玉米粒長得更大顆。

其中涉及到光合作用,玉米、大豆同時種植,可提高太陽輻射能利用率15%到20%。

兩種作物種在同一塊田,高矮差形成通風走廊,能增加二氧化碳的供應。光線射到玉米植株的下部,大豆也能形成陽光散射,這種散射光正好是作物需要的,光照質量比不進行散射更好。

因此套種之後,玉米將明顯增產,但大豆會略微減產。

此類套種技術,曾在新中國的丘陵、山區非常流行。後來漸漸不搞套種了,是因為精細化程度太高,伺候一畝地所費精力,相當於單獨種植好幾畝地。如此累死累活,還不如進廠打幾個月工,賺到的錢可以買更多玉米和大豆。

至於壟植玉米,那是為了防澇,雨水太多會把玉米澇死!

而且王淵不知道,花生也可以拿來套種。再加上紅薯、玉米和大豆,這幾樣交叉間作套種,能夠起到輪種的作用,可以自然恢複土地肥力。

反正一切都在摸索當中,刑泰考科舉不行,搞物理也不行,但玩種植似乎還真有前途。

一個沒摸過鋤頭的農學家,正在大明土地上悄然誕生。

再來講一講育種問題,印第安人種植玉米幾千年,你當人家不會育種的嗎?西班牙弄來的玉米種子,已經被印第安人培育了三千年,人家就是靠那玩意兒吃飯建國的!

現代良種玉米,主要是增加抗病蟲害、抗澇抗旱、一株多實等功能。

王淵繞著試驗田走了一圈,有些玉米長勢喜人,有些玉米枯黃萎靡,那是用不同方法種植的。

王淵對刑泰說:“隻要你用三五年的時間,把這些作物給研究透徹了,我就請求陛下複設司農寺,至少給你一個司農寺丞的斜封官!”

“司農寺?”刑泰有些懵逼。

王淵解釋道:“大明開國之初,有司農寺存在,位階與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相同,司農寺卿又被稱為大司農。懂了嗎?至少給你一個寺正。”

“多謝老師!”刑泰當然懂了,喜得無以複加,寺丞可是正五品!

精簡部門或許反對者眾多,但增加部門卻沒啥阻力,而且還是恢複農業發展機構,那就更符合士大夫們的胃口。

把幾種新作物以及它們的套種方式,快速在全國範圍推廣,特設新部門是最方便有效的。借口隨便可以找,恢複大明祖製便為理由,司農寺本來就是朱元璋設置的。

不過戶部可能會反對,因為司農寺裁撤之後,大部分職權都移交戶部和地方布政司。地方左右參政和各級主官,便承擔了司農寺的工作,但他們僅僅流於勸農勸桑的表麵形式。

王淵也懶得搶班奪權,重設司農寺之後,主要起到倡導串聯作用,派出京官與地方官合作發展農業。,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