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赤壁賦(1 / 2)

大明

"文能曠古爍今,功能流芳百世,這蘇東坡真的絕了。"

朱元璋也很是感慨。

而和劉朱二人深有同感的還有曆朝曆代間的許多人,一時間對蘇軾的溢美之詞不絕於耳。

大秦

"水利功在當下,利在千秋,一如都江堰,一如鄭國渠。要是多幾個像蘇軾這樣的人,大秦何愁不興盛?"秦始皇對此很是惋惜。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相逢大秦朝。

秦始皇以為,這個名單很清晰地釋放了一個信息——蘇軾能和這些治水達人並列,足以可見他在水利工程方麵的成就之大。

除了這上麵已經提及到的李冰,這一批曆史治水名人不禁又讓秦始皇想到了一個名字,和那個名字所代表的那段過去的歲月。

戰國,何謂戰國?因為戰爭是這個時代唯一的主旋律。

除了戰爭之外,在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還有無數陰謀陽謀。

當年韓王派遣水工鄭國去秦國修渠,西引涇水向東引入到洛水裡,從西向東全長三百餘裡,這不是一個小工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派出水工鄭國,這是一個韓王的陰謀,而來到泰國後的水工鄭國果然不負厚望,成功得到了當時還是秦王政的自己的信任。

然而,這卻是一場疲奏的陰謀,而在陰謀暴露之後,它又變成了一場令秦始皇無法拒絕的陽謀。

"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他依然清楚地記得鄭國說的這番話,但是他願意為此心甘情願吃虧。都江堰不必多言,一個李冰,就已經讓秦朝嘗到了水利基建的甜頭。

於是他下令繼續修建。

是的。秦始皇從來都不會拒絕一個有足夠長遠利益的提議,而秦朝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壯大自己的機會。

這個陽謀,秦朝接了。這個陽謀,秦國接了。

這個啞巴虧,秦始皇吃得心甘情願,而這個啞巴虧,一吃就是吃了十年。十年,整整十年,直到公元前236年,鄭國渠終於修建完畢。渠成之日,關中變成了千裡沃野。

用十年的啞巴虧,換來了關中平

原的風調雨順、糧食豐收……這筆買賣到最後還是秦朝合算。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秦始皇心下冷哼,韓王以為這一舉措是為“疲秦”,然而殊不知,這更是在“強秦”,幫助秦國繼續壯大。

而在鄭國渠修建成功不久之後,再也沒有什麼能夠繼續鉗製住秦國這隻猛虎了。

韓國送出如此的“大禮”,秦始皇自然要給予豐厚的回報。這隻猛虎磨爪之後第一個滅了的,就是韓國。

“扶蘇,將來待朕百年之後,當以宋朝為鑒,切不可因所耗人力,物力之巨而荒廢了水利建設。"

秦始皇話鋒一轉,意在提點。

"諾。"

扶蘇稱是。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改變的何止是秦始皇,他也成熟了許多。

雖然公子扶蘇依然溫潤如玉,風度翩翩,然而興許是經過這一年的曆練,他的眉目間多了些許與其父肖似的成熟和冷冽。

【你們知道蘇軾是什麼命嗎?】

什麼命?

大家剛生起淡淡的疑惑就被天幕新浮現的文字吸引了注意。

“我簡直不由得要說蘇東坡是火命,因為他一生不是治水,就是救旱,不管身在何處,不是憂愁全城鎮的用水,就是擔心運河和水井的開鑿。"

——林語堂

女聲激情洋溢:

【其實蘇軾不是火命是水命,但也差不多了,他這一生都與水結下不解之緣。既如此,那我們不妨在詩詞之外,再認識一下蘇抗洪英雄·水利專家·軾!】

【東湖暫讓西湖美,西湖卻知東湖先。一個冷知識,蘇軾的第一個湖,不是西湖,而是東湖。】

天幕似乎在與眾人熱情互動:

【大家還記得蘇軾仕途的起點第一站嗎?】

“知道啊,陝西鳳翔。”劉徹很給麵子,敬職敬業地做了一個合格的捧哏。

【當官第一年,蘇軾這剛上任的小年輕,倒黴催的,就遇見了大旱。】

?

蘇軾氣抖冷。

/>"天幕……天幕你是懂如何激怒一個人的。"

蘇軾很是無奈,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不,壯年男子,聽見自己被人叫做小年輕……咳咳,雖然當年確實自己年紀不大。

【眼見這種情況,水多則蓄之,乾旱則泄之,蘇軾心下決定,修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