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三十四章(2 / 2)

我在三國說評書 離機 7057 字 5個月前

事實證明不管上溯多少千年,你大娘永遠是你大娘。在旁邊等著的濟南軍們連帶著曹操都大眼瞪小眼,曹操看著掙紮和他揮手的謀士與將軍剛想上前,王大娘那句“相爺好我帶倆孩子先去洗塵”就堵得他根本沒話說。

不過曹操也不生氣,在王大嬸離開前瞥了眼用眼神求救的這對師兄妹,輕咳著轉身裝什麼都沒看到。船中的徐福打了個冷戰,轉身對著郭嘉甚至於還有那麼點諂媚:“來來來,奉孝你當心腳下。”

“我才沒那麼虛弱,沒問題的。”

“奉孝你確定?”

“那是自然——”

還沒說完就差點因為恰巧風起浪大被絆著摔倒,郭嘉看著滿臉無辜的船公,最後還是決定讓徐福拉自己上岸。戲誌才輕笑著搖了搖頭,在看到曹操時下意識撫了撫自己衣服上的褶皺,還沒來得及開口就看到對方已經目送完了被大嬸挾持姚珞與太史慈,笑眯眯地對自己迎了上來。

總覺得……

總覺得有種被姚珞給賣了的感覺。

被隔壁王大嬸狠狠地幫忙搓了一頓澡再換上她給自己新做的一套衣服,姚珞散著濕漉漉的頭發趴在床邊打哈欠。她的小院被王大嬸照顧得很好,該種上的蔬菜也都已經種上,井裡似乎也被曹老板請人幫忙重新掏了遍,全都乾乾淨淨清清爽爽。

如今正好是春耕的時候,這批兩千人的濟南軍在挑選時他們就特意挑了非家中獨子長子。但是在空暇期間,濟南軍們倒也是會去幫忙種地。

這算不算半民半軍的屯田?

姚珞不是很清楚這個,她這次一走走了大半個月,不少東西都有些跟不上,得好好……

“阿珞……等等,你是誰??”

“吼什麼呢!”

在院子裡忙活的王大嬸聽到這個聲音一點也不怕,抄著掃把就衝了出來,對著跑進門的夏侯家兄弟直接指著鼻子罵:“哪有這樣說都不說一聲就進女孩子家門的?虧你們倆還是相爺的將軍,能不能有點眼色?”

“嬸兒,你說那是阿珞?怎麼可……”

一把把兄弟給按了回去,夏侯惇滿臉冷汗地看向愈發炸毛的王大嬸還有她腳邊嘎嘎叫過來的大白鵝,下意識後退一步擠出了個笑:“十一條軍紀軍紀其四,不得大聲和百姓叫嚷,說話和氣。妙才你聲音太響,回頭自己去領罰。嬸兒,是咱們的錯,這不是在軍營裡大呼小叫慣了,一時沒注意。”

“行了,我才剛回來,元讓妙才,你們有什麼事兒?”

從窗邊探出個頭,夏侯淵先是嚇了一跳,確認麵前這位好看姑娘確實是姚珞後倒吸一口冷氣,差點就咬到了自己的腮幫子,表情也變得扭捏起來:“那個,哦對,主公讓我請你去府上吃個歡迎宴,阿珞你去麼?”

“東家有請當然會去,慈哥和元直也有份?”

“放心,都有份,等他們回來咱們一起過去。哦對還有這些,都是主公給你的,咱們幫你去堆書房裡?”

王大嬸看著兩個人直接推著一輛軲轆車送來的竹簡沉默下來,再扭頭看姚珞無所謂點頭還準備起身真的去看這些東西的樣子歎了口氣,推著著自家氣憤的大鵝讓開路:“好歹才回來,你們也讓珞娘好好歇歇。這麼多,哪能一下子看完的?”

“嬸兒您放心,主公說了,保管給阿珞放個三天假。咱們都沒多謝您帶著大夥的家眷住下,真是多謝您。”

“彆,你們濟南軍什麼樣大家都看在眼裡,家眷都在這一條街上,好找也方便管,你們放心就好。”

嗯?家眷安排都是王大嬸來安排的?

看著王大嬸那淡然的模樣,姚珞笑著對著王大嬸翹起大拇指,坐在書房裡靠著窗戶任由濕漉漉的頭發風乾,手裡則是拿起了這段時間沒來得及看的春耕相關開始讀了起來。

如今濟南的公文都標了句讀——一方麵是因為有些公文還是濟南軍裡念書好的人寫下順手標了,另外曹老板也有規定,公文上必須要加句讀以防歧義。春耕情況不錯,幾乎也可以算得上是風調雨順。而且似乎曹操又收了一波流民,外麵的荒地逐漸被開墾起來,不出意外今年秋收又會有一大波進賬。

除了春耕以外,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自然也是最嚴重、但卻因為和他們相隔太遠,不需要太過於防範的涼州叛亂。

不過在姚珞看來涼州叛亂讓他叛,叛得越久越好,曹操隻要守好他的小地盤就行。而衛茲那邊也已經發來消息,說沒有確認到波才是不是真的死了,那就是說明對方確實還活著,同時確認了潁川十二世家中有幾家包庇黃巾的鐵證。但或許也是因為涼州叛亂,黃巾軍也總算是把視線轉移去了彆的地方,不再死磕曹操。

挺好,剩下的就是認真種地,富糧強軍。

因為剛才說錯話,夏侯家兄弟倆被迫留在姚珞家中給她好好打掃衛生。等到掃完後兩個人也懶得再走,問了姚珞她象棋放在哪裡,擺開架勢殺得轟轟烈烈。

拿著竹簡直接看到天暗時分,姚珞伸了個懶腰,看著天邊的紅霞再聽到太史慈與徐福兩個人帶著澡豆與米麵回家的聲音,把腦袋靠在窗沿上懶洋洋地和他們揮手。然而還沒等她反應過來,徐福驚悚地抽出腰間長劍,劍尖差點就要抵上她的喉嚨。

“你是誰……嘶,阿珞?!”

“……”

“……”

姚珞慢慢直起身,看著心虛收劍和明顯也在縮脖子的人輕輕地拍了拍手裡的竹簡,瞥著幸災樂禍的夏侯兄弟倆臉上露出了個冷酷的笑。

先去自家老板的歡迎宴,三天後回到軍營裡她不整死他們,就不叫姚珞。

作者有話要說:《釋名》一書中就有提到“帆,泛也”。作者劉熙是東漢末年人,寫這本書的時候是想溯源百姓稱呼物品以及得名的原因,因此帆大概在東漢末年就已經在船隻航行上使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