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儲是國之大事,承慶帝自然也不是一時衝動,雖說目前來說,徒景年隻是他唯一的兒子,沒個比較,但是三歲看老,徒景年算不上什麼百年一見的天才,但是做皇帝,也不需要是天才,徒景年性情比較溫和寬厚,能夠聽得進彆人的話,但也不是那種沒有原則底線的人,而且性子頗為堅韌,自製力也很強,也有自己的想法。彆聽彆人說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之類的話,對於皇帝來說,重要的不是你是什麼專業的,是什麼文憑,朱元璋當初大字不識一個呢,不照樣做了皇帝,李煜、趙佶那樣的,哪怕文化水平再高,不還是亡國之君。承慶帝自己在四書五經上也算不上出眾,做皇帝做得不也挺好的。
不管是承慶帝對懿元皇後的夫妻之情也好,還是承慶帝擔心自個出了什麼意外,反叫那些便宜宗室占了便宜也好,總之,立儲的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徒景年自然也不能表現得迫不及待,雖說皇宮裡的孩子早熟,但是徒景年暫時還真沒有感受到兄弟帶來的什麼壓力,古往今來諸多太子儲君的悲劇,讓徒景年對這個位置有些發怵,太子最大的悲哀在於,他永遠是二把手,問題是,這年頭的一把手是終身製的,等閒你還沒辦法讓他升職或者是將他扯下來。沒辦法,皇帝已經是最大的了,你見過哪個太上皇活得有滋有味,還能緊抓大權的?嗯,除了乾隆那位,那著實是個例外,最典型的,唐高祖李淵,當年為了儲君的事情,將幾個兒子玩弄在掌心,結果一出玄武門之變,變成太上皇之後,當真隻能垂拱而治,平常想要偷偷哭兩聲都得看兒子臉色了。
至於扯下去,你開玩笑嗎?這年頭,父權,君權何等強大,彆人可以說皇帝失德,做兒子的,就算老爹真的混帳,你也得幫著遮掩著,否定了皇帝,相應的,也將作為兒子的皇子同樣給否定了,能夠廢立一次皇帝,就能夠來第二次。
徒景年這會兒要說傷心,也是傷心,但是的確也傷心過了,他不是真的那種沒經曆過生離死彆的人,上輩子的時候,實在是見得多了,這會兒已經開始琢磨起來,自己封太子的事情,眼看著已經是板上釘釘了,畢竟,承慶帝下了決定,正好又沒有彆的皇子,自己是唯一的候選人,不過,到底是好是壞,還得看。往好處看,生母懿元皇後在最美好的年紀,因為救駕的功勞去世了,還搭上了一個已經成型的皇子,可想而知,生母在承慶帝心中的地位如何,那就是白月光,朱砂痣,永不忘懷的紅玫瑰了,自己作為懿元皇後唯一留下的骨血,自然在承慶帝心中有著不同的地位。同時立了太子之後,嫡長子加太子,這就是名分,名正言順,不管哪朝哪代,對於禮法都是非常看重的,隻要自己不出大岔子,失了聖心,太子的位置應該還算穩當。
但是,與此同時,問題又來了,在宮裡,有母親和沒母親是不一樣的,枕頭風的威力可想而知,尤其,宮中的具體事務其實是掌握在女人手中的,自己被人下了絆子,隻怕都有苦說不出,而且,封為太子之後,勢必要住進東宮,跟承慶帝之間的感情交流也就很少了,畢竟,東宮說是在內宮,實際上屬於前朝的部分,跟後宮離得有點遠,可是皇帝呢,除了處理國事,大多數時間卻是在後宮的,便是承慶帝的寢宮大明宮,也是在皇城中心偏後一些,他年紀小的時候,可以裝乖賣萌,等到大一些了,自然不能往後宮走動了。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太子跟普通皇子有個非常重要的差彆,那就是,太子隻能在東宮,按照禮法,東宮算是一個小朝廷,詹事府就是這個朝廷的表現,問題是,這裡麵的人全是皇帝的臣子,被皇帝挑給他的,這些人就算有著投機站隊的心,也得考慮上麵皇帝的想法。可是皇子呢,成年十六就會封爵開府,到時候,在外麵,自然可以招攬門客幕僚,跟外臣隨意交通,培養提攜人才,自然很容易就能培養出一票自己人來,在朝中就有了初步的勢力,隨著他們在外麵經營的時間越長,勢力自然更加強大,自然會對東宮產生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