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書原本以為救災這事, 他在這裡至多待個一年左右便差不多了,哪知道他待的根本不止一年, 甚至遠遠超出自己本身的預計。
一年之後,災民們的基本生活問題得到解決,而且因為陳景書特意劃分了垃圾定點投放和城市中的主要排水係統的緣故, 城中的生活環境甚至比以前更好,更乾淨。
這年頭讓各家都有自己的廁所是不可能的, 陳景書便在居民區大力修建公共廁所,由官府統一管理。
並且在災民統一居住期間, 他就有意識的培訓災民們不可以再像以前一樣亂丟垃圾亂倒汙水, 更不允許隨地大小便。
原本這些是為了保證衛生, 防止爆發不可控的瘟疫傳染,等到了新房子修好之後, 安排災民住進去,因為一切都有安排,災民們還來不及因為生活‘不方便’把以前的壞習慣重新撿起來, 便已經在陳景書的督促下,逐漸改掉了這些習慣,如果這會兒有人在居民區亂丟垃圾, 亂倒汙水,或者隨地大小便,那是要被街坊鄰居嘲笑的。
這些重新安置下來的災民們很驚訝的發現, 明明隻是這一點小習慣的改變, 卻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好似提升了數倍。
誰不想生活在乾淨整潔的地方呢?
除了城中的百姓, 城外各村鎮的,陳景書也沒有放鬆,雖不能比照城中條件一樣好,但也決不許再像以前一樣了。
但凡是修建的房屋達到陳景書的要求標準的,在百姓們看來那都是寬敞乾淨的好房子,和他們以前住的不一樣,住著這樣的好房子,他們本來也不願意再過的和以前一樣的生活了。
北靜王還感慨陳景書真是什麼事情都要管,不說其他,就說不能亂丟垃圾這一條,下頭的官吏們就不知道把陳景書罵了多少遍。
你陳大爺動動嘴皮子,咱們跟著到處跑受累?
畢竟百姓們的素質水平有限,想要讓他們每次都把家裡的垃圾扔到規定地點去,也是一場長期戰爭,就有人明知做的不對,但為了圖方便,或是順手,就隨便扔了。
下頭的官吏還得按照陳大爺的吩咐,組織人手定期打掃道路,清理垃圾點的垃圾,還要對抓到的亂丟垃圾的人進行處罰和教育。
看似事情都不大,但就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反而最磨人。
陳景書倒也不管,他每日一大早從府衙後門出去,隨便帶上幾個人就在城中亂逛,見了哪處有垃圾的,他就自己撿起來。
撿起來也不罵人。
反倒是有時候路上遇見了分管那處的官吏,陳景書一邊撿還一邊笑著跟人家打招呼。
陳大爺笑起來好看,但也嚇人。
這位都親自撿垃圾了,下頭的人頓時不敢糊弄,如此一來,這事情堅持著,倒也就辦成了。
陳景書對北靜王的解釋也簡單:“這不僅僅是為了百姓們過的好,也是為了大晉嘛,以後這沿海地區可都是對外通商的重要地區,就連大晉其他地區也要從這裡周轉,若是這裡乾淨整潔,大家當然心情好,無論是停留還是遊玩,又或者交易,都是輕鬆愉快的心態,可要是這裡又臟又亂,誰還願意待著呢?”
大晉的城市形象好,先天就給了前來此地的洋人們一個威懾。
畢竟一個貧弱的國家是沒精力也沒能力去管城市衛生問題的。
北靜王覺得陳景書的理論怪怪的,但好像又沒辦法反駁,最後也懶得管了。
在解決百姓的基本居住生活問題之後,陳景書又得開始操心日後發展和通商的問題,這時候皇帝那裡乾脆又下了旨意,讓陳景書不必急著回去,並給了他一個南海巡督禦史的臨時設立的官職,讓他繼續管這檔子事情。
另外又下旨讓北靜王總理沿海事務,著重強調了開放通商的事情。
北靜王大為驚喜,他知道,能有這份差事,那就說明前麵的救災工作他做的讓皇帝很滿意,否則絕不可能再繼續用他的。
之後趙載桓又建議皇帝搞了個南方沿海發展工作組,組長就交給了北靜王,另外陳景書與南方沿海各省的總督,為副組長,統籌相關事務。
皇帝當然瞧出了趙載桓的小心思。
這是把陳景書與封疆大吏放在一個水平線上,若是其他時候,這樣自然不行,各省總督就不會答應。
但偏偏陳景書剛在這方麵做出了成效來,很多事情又是他一手策劃,僅僅是在這一件事情上說陳景書有資格,陳景書當然就是有資格,誰都不能說他沒資格。
可若是這事成了,那麼陳景書日後回京,皇帝必定是要給他一個大官的。
否則看起來多可笑啊。
不過皇帝雖然看穿趙載桓這點小心思,卻也不戳破,反而是滿足了他。
如此,陳景書在南海第二年的時候,南海已經頗有起色,幾乎看不到之前那副遭逢大災,一片廢墟的樣子了,給朝廷的稅收雖說不算多,但作為一個重災區恢複第二年的成績來說,足可以稱得上是優秀。
陳景書則在這一年給李岩寫了信。
陳景書兩年前見李岩,與他相談,要李岩好好讀書,不過李岩讀的卻不是科舉的聖賢書,而是陳景書大力推廣的新學。
兩年之後,陳景書請他到南海,此時陳景書正在鬆江府暫留,陳景書見了李岩,便問他願不願意出海。
李岩根本沒有猶豫就點頭了。
這反而讓陳景書遲疑起來:“李兄,我也不說虛話,這條航線是我家裡船隊走慣了的,雖說很少出意外,但海上風雲變幻,不到回來的那一天,會遇上什麼事情都不好說,因此你若要去,也是有風險的。”
他多年以前就跟黛玉說想自己組船隊出海,那會兒黛玉還支持他來著。
如今這條航線經過多年往返,已經走得熟練了,但陳景書對這個時代的航海條件依舊是不大放心的。
李岩卻笑道:“兩年前你要我讀書,我就知道你日後必有事情托付於我,思來想去,也隻能是與洋人有關的事情,我若是不願意,也不會苦讀這兩年的書了。”
陳景書注意到,他上回見李岩,覺得對方似乎是看開了一些事情,這回李岩的氣質卻與他在暘興與對方初見時完全不同了,想來李岩說願意出海的話也不是虛的。
既如此,陳景書便道:“我請李兄走一趟,不為其他,而是確實有一些彆人做不了的事情想請你幫忙。”
李岩道:“你想請我去看看那些國家到底如何,去有針對性的收集一些自然,科學,文化等方麵的書,是不是?”
這倒是讓陳景書驚訝了:“李兄如何得知?”
李岩道:“這兩年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後來我問自己,陳家缺少能為你出海的人嗎?答案是必定不缺的,那麼我又有什麼優勢呢?”
李岩對陳景書露出個笑容:“我讀過書,考過功名,這就和那些人不一樣,是不是?”
如果順著這個思路想,倒是很容易猜出陳景書想要他做什麼了。
陳景書此時不得不感慨,他當年就覺得李岩聰慧又具有才華,是暘興那一年的童生之最,後來的事情隻能說時代如此,世事弄人,如今李岩放開之後,又靜心讀書兩年,果然是大不相同了。
李岩作為一個讀過四書五經,而且讀的相當好,又考過功名的人,他的眼光和那些行商的自然不同,再加上他本就聰慧,如今看來也不算死板,那麼自然就成了好人選。
其實除了李岩,陳景書覺得大部分從小苦讀,走科舉路子又有了些成效的人,都不會願意去海外的。
如他所說,海上風雲變化無端,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出意外,還不如留下做官老爺自在。
但李岩顯然不喜歡做官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