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來的道士(1 / 2)

昭周 漫客1 4333 字 9個月前

宋岩說的不錯,甚至說得很準確。

林昭在青州,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求名。

不管在哪個世界,隻要你出了名,那乾什麼事情都會順利不少,而如果是一個為民做主,不惜得罪權貴的官員,在某地將會很快名聲大噪。

林昭的叔父林簡,當年曾經在南陽郡任郡守,他的名字至今還在南陽郡百姓之中傳頌,甚至南陽郡伏牛山的趙家寨,至今還願意替元達公效死。

這便是名聲的好處。

更重要的是,林昭本來名氣就不小。

他是大周最年輕的進士,也幾乎是大周最年輕的外姓刺史,原本在仕林之中名聲就極大,一旦他在青州這塊地方出了名,附近幾個州甚至十幾個州都會有人口口相傳他的名字。

他現在在青州主要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自然是儘快壯大青州軍,第二就是要經營好自己的名聲。

這個銅匭,就是這個很好的法子。

這個時代的人往往不敢告官,生怕被打擊報複,但是有了這個銅匭,林昭就可以很快看到他本來看不到的底層民意,進而能夠用自己手上的力量,幫他們處理掉這些問題。

而且今天在幫了李嚴氏之後,林昭發現,做青天大老爺的感覺的確不錯,他本來就不缺錢,能夠用自己手上的權力幫一幫青州百姓,也是在做好事。

就這樣,青州的銅匭製度就這麼定了下來。

最開始幾天,自然是沒有人敢去投書的,但是從益都縣衙的幾個衙差被處理的結果貼出來之後,青州百姓的膽子就大了一些,有一些被人欺負狠了的人,便在晚上偷偷跑到刺史府門口投書,結果林刺史非常重視銅匭裡的文書,看到之後以最快的速度幫著他們解決了問題。

一來二去,這青州銅匭的名聲便漸漸傳開了。

到了一個月之後,不止青州城裡的百姓,就連其他四縣的百姓,也有趕到青州來投書告狀之人,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經過林刺史手上的案子,基本上都得到了相對公正的結果。

之所以這樣明顯,是因為林昭本人,沒有被官員階層拉進本階層之內,與青州本地甚至與長安城裡的官員都沒有任何利益往來,他又是一個人到的青州,沒有家人跟著,幾乎沒有任何破綻可言。

青州的官員,對於這位年輕的使君大人,也是沒有任何辦法,隻能在銅匭製度之下戰戰兢兢的辦公,以往的欺壓百姓的嘴臉也都收斂了不少。

但是這個銅匭製度,也不是完全沒有壞處。

首先,這個類似於“舉報箱”的東西,用來治理一地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卻不適合用來治國,否則很容易變成朝廷黨爭的工具,再者就是這東西會給林昭帶來巨大的工作量。

老百姓嘛,眼皮子都淺,最開始的時候可能都是一些大事,但是到了後來,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也學人往銅匭之中投書,好在林昭前兩年在長安城積累了大量的文書工作經驗,還能夠勉強應付得來。

辛苦工作不是沒有回報的。

自益都知縣馬平遠在林昭手裡吃了大虧之後,銅匭製度之下,其他各縣的縣令,縣丞,縣尉甚至刺史衙門裡的一些大小官員,都多多少少在這個製度下吃了虧,大部分人都被人給告了,有些人還被林昭動手處理了。

在得罪了青州官員的同時,林昭也在短時間之內,在青州百姓之中積累的巨大的聲望,這個時候已經有人稱呼他為“林青天”,有些得了林昭恩惠的家庭,甚至還會在家裡給林昭立下生祠,日夜上香供奉。

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過去。

這天,一個遊方的小道士,在青州城裡四下問路,問了許多人之後,終於問到了刺史府的方位,他抬頭看了看這座並不高大的刺史府,大著膽子上前,對著刺史府門口守門的衙差開口道:“這位差大哥,小道想要見你們家林刺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