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宰相們的意見(1 / 2)

徐處仁一聽,有一種撞牆的衝動。

原本已經暗暗發誓以後唯皇帝馬首是瞻了,但沒想到這麼快皇帝就要作死了。

大宋除了有汴京作為首都以外,另設置了南京應天府,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府。

這幾個副都設置是有講究的。

便說西京洛陽,在開國之初,太祖皇帝是有意遷都洛陽的。

洛陽在華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早在夏朝就成了天下中心,此後的曆朝曆代幾乎都在洛陽建立的都城,或者賠都。

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洛陽位於中原正中心地帶,南北皆有群山,又有洛河水運。

從風水來說,是王者之地。從經濟和兵家考慮,都是絕佳之地。

所以,在宋朝,洛陽的地位其實僅次於東京汴梁。

南京應天府和北京大名府,承擔了對南北之地的管轄。

但現在朝廷的局勢發生變化了,或者說大宋的未來戰略已經做出重新調整。

皇帝欲開海,杭州和廣州在沿海一代,皇帝要在那裡投入更多資源和設備,全力拉動海洋擴張!

同時,按照華夏的地圖來分析,將杭州和廣州列為副都,可以輻射長江下遊和嶺南一代經濟的大力發展,隻有增強了這兩個地方的經濟實力,才能成為開海的堅實根據地。

日後無論是對日本、高句麗,還是會南洋的控製都會進一步增強。

至於舍棄洛陽,提升京兆府(長安)的地位,明顯是為了鞏固西北的實力,也表明了皇帝對西北開疆擴土的雄心。

而最讓徐處仁不明白的就是將幽州設置為北都這件事。

燕雲落在蠻夷手中已經一百多年,那裡的百姓皆以遼民自居,又瀕臨金國,戰事之地,若是金人再大舉南下,幽州必然首當其衝,可以說沒有任何屏障。

如果一定要說屏障,幽州本身就是屏障,但怎麼能將都城作為一國之屏障呢?

所以,出於思維的慣性,徐處仁立刻站出來反對:“陛下,不可。”

“徐卿可是有更好的主意?”

徐處仁道:“中原之地乃是華夏複地,國都自然當在中原,遷都勞民傷財,可能動搖國本,望陛下三思。”

趙桓無語,他還以為徐處仁能說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原因,又是動搖國本、中原腹地遵從傳統那一套雞湯治國理論。

他考慮設置四個副都,根本原因是從經濟發展和管理國家來考慮的。

一個副都帶動一片地域的經濟發展,若是要實行全國高效管理,還要在四副都之間修建聯通中央帝都的大道。

後世不是有一句話麼: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修好了,商人做生意也便利了,朝廷要剿滅哪個角落的叛亂也更加方便。

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趙桓道:“朕意已決,照辦!”

徐處仁還想本能反對,但被皇帝冰冷的語氣驚得一身冷汗,連忙醒悟過來:“遵旨!”

定好四個副都,徐處仁便要開始做具體的規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