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恩怨由來已久,自仁宗時代,黨項崛起,這個大宋西北的小國就如同一根鋒利的骨頭,刺在大宋的咽喉。
大宋最強的野戰部隊西軍的成立,就是專門為黨項準備的。
而堂堂大宋,在曆史上,幾代人,先後經曆五次伐夏!
但是黨項依然存活著,直到後來北宋滅亡,黨項都還繼續存活了一百年。
就是這麼一個總人口不超過300萬的小國,連大宋的京東路的人口都比不過。
但著實讓大宋蛋疼了幾代人。
有人也曾經猜想過,如果在宋朝中期沒有出現黨項這個怎麼打都打不死的小強,也許宋朝不會出現冗軍,可以節省一大筆軍費開支,甚至還能擁有大片養馬地。
在後期對付遼金甚至蒙古的時候,根本不會那麼被動,甚至有可能曆史會改寫也說不定。
可偏偏就是這麼個地方,怎麼打都打不死,還延伸出了一大堆的問題。
而且,最要命的是,黨項是個心態和口袋都瘋狂的小國。
心態上,他們一直認為自己不能行漢禮,不然會被漢化,會被征服。
口袋裡,他們一直沒錢,窮得發狂,發起狂來就南下搶。
但他們也知道自己弱小,大宋地大物博,所以推行全民皆兵!
李氏國王在國內大肆宣傳我們一定要定期搶南邊那個富得流油的家夥!不然我們就會餓死!
每次出兵,動則十數萬乃至數十萬,端上全部家當跟你乾!
乾完之後,隻要你大宋提議和,給些歲幣,加上老子搶的東西,老子國內的經濟和財政就能緩十幾年!
不僅如此,黨項內部有兩個極端派係,一個是李氏宗族,即黨項所謂的皇族,一個是梁氏宗族,即所謂的後族。
這兩個族常常爭來鬥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鬥爭手段就是發動對外戰爭,確立己方在軍事上的威信,從而建立在國內的威信,來掌控實權。
當年的梁太後便是如此。
實際上,在神宗以前,宋對黨項的戰爭一直處於被動狀態,也好在是當年的範仲淹在西北留下了一支強軍,一直傳承下來。
到神宗朝的五路伐夏,雖然也以失敗告終,甚至神宗皇帝聽聞之後,怒火攻心,不久之後病死。
但不得不說,自那時候開始,宋朝對黨項的戰爭已經出現了轉機。
尤其是熙寧開邊,王韶對黨項恢弘的戰略部署,設置了熙河路,對黨項的西線也構成了威脅,可以說成了東西掎角之勢。
之後童貫和種師道,在前人的基礎上,將黨項的國之屏障橫山攻破,使黨項徹底失去了南邊的防禦。
黨項腹地暴露在大宋的利刃之下。
正如種師道所言,橫山地區依然控製在大宋手中,李察哥雖然三十萬大軍深入了環州城,但其實腹背受敵,他不敢縱深。
一旦大宋打起了堅壁清野,黨項的糧草和對戰爭的財力支持,都跟不上,李察哥自然會退兵。
這個時候,大宋就可以好好收拾收拾李察哥。
按照往年,即便是黨項退兵,也能安然無恙,甚至最後與大宋議和,撈到好處。
李氏也的確打得這樣的如意算盤,李察哥一頓暴擊,隨後宋夏開戰,隨後大宋朝堂上的相公們又開始爭論,開始算賬,覺得這樣打下去,大宋虧本,不如給點小錢,讓他們滾吧。
什麼?我大宋富有四海,怎麼會沒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