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吐蕃之策(2 / 2)

他一開口,明明聲音不大,但每個人都能聽得清晰。

在風中,他的聲音有極強的穿透力。

即便現在已經四十六,但吳玠依然氣息洪如大鐘。

盧雲便將所有記錄在案的手冊呈遞給吳玠,吳玠翻看了一遍,眉頭緊緊鎖起來。

接到調兵函,吳玠便知道隴右有變,所以十萬火急趕回來,沒想到如此之快,若是再晚一步,後果不堪設想。

數日之後,東京的趙桓收到密報:順義郡王與各部首領密謀謀反,被當場抓獲,正押往京師途中。

青唐、湟州兩座隴右重鎮皆已有重兵把守。

這一日,翰林學士石洵來延福宮。

“陛下,青唐與湟州已各有小學和中學五所,共能容納學生一萬人,能夠滿足青唐和湟州所需。”

“隻是,許多人,並不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

“為何?”

“因為他們認為,在家裡種地和去草地牧羊,比去讀書,更有用。”

趙桓心中了然,人的行為都是根據自認為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來發展。

讀書確實好,但讀書是長期投資,回報在將來。

許多人家裡吃飯困難,是不會考慮長期投資的。

而且隴右因為地處邊境,高原地帶,要發展工業其實很難。

那裡的就業環境非常原始,條件最好的青唐城土地肥美,適合農業。

人們自然會思考,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種田需要讀書嗎?

顯然不需要,他們種田隻要有好的體力就可以了。

放羊呢?

也不需要,小孩子都能放羊。

做官?

吐蕃人不會認為朝廷會讓吐蕃人做官。

朝廷的確推出了六年義務教育的法規,三年小學、三年中學,是必須上的,有違反者,當判刑入獄。

但這隻是法規,大宋那麼大,近兩億人口,不守法的多了去了。

難道皇帝還要從最底層開始抓?

這顯然不現實。

又或者派人強迫去執行?

“石卿有何妙策?”

“回陛下,第一、強迫執行;第二、吐蕃對茶葉需求非常大,目前民間商社遠不能滿足吐蕃對茶的需求,朝廷可在青唐、湟州設立茶司,茶司差辦,可從吐蕃人讀過中學的人中選擇錄取。”

“現在可有中學卒業的?”

“陛下,目前那裡都有讀過中學的,不過人數極少,大多數還是漢人,但隻要有人便可。”

“好!如此便去辦。”

“是!”

“對了,歌劇院、書坊、馬球場等遊玩設施,要全部配套齊全。”

“遵命!”

“還有佛教,在吐蕃大力扶持佛教,選擇一個願意聽從我們的,朕冊封他為喇嘛。”

石洵有些疑惑:“陛下,臣愚鈍,何為喇嘛?”

喇嘛是清朝冊封的,在吐蕃語中是大師的意思,這個年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有這麼個稱號。

但吐蕃人會明白的。

“喇嘛在吐蕃語中是大師的意思,就如同大相國寺的智清長老。”

“陛下學識淵博,臣萬分不及,臣這就去辦。”

石洵走後,趙桓又將虞允文叫來。

“近日吳玠對吐蕃用兵,待朝廷平定吐蕃之亂,對吐蕃的茶葉全部降價,朕要讓吐蕃大多數人都喝得起茶,讓交子在吐蕃中通行。”

“是!”

虞允文也不多問,顯然皇帝是要對那裡施行經濟戰,茶葉傾銷。

這些詞語,虞允文也是在皇帝的《經濟論》裡學來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