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再給十年(1 / 2)

唐睿的想法是好的,理想也很豐滿。

但現實卻很骨感啊!

趙桓不認同唐睿的想法,但還是稱讚道:“不錯。”

喜歡看唐曉非寫的《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第六百一十一章再給十年嗎?那就記住<ahref=://>舊時光文學</a>的域名

皇帝隻說了兩個字,表示讚揚。

但也沒有明確表態自己說的到底對不對,唐睿沉默不再敢多言。

唐睿的邏輯是正確的,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當然要大力去推廣。

超市這種在21世紀隨處可見的東西,在古代的確是新鮮玩意兒。

古人的糧鋪就是糧鋪,手工藝品就是專門賣手工藝品的。

超市的模式是從銷售終端解決了消費者購買中信息隔離的問題,同時也誕生了更多專業從事供應商的從業者。

看似簡單的百貨超市,其實是商業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它的確提升了消費效率,也改變了商業結構。

但超市是一種重運營的模式,重執行和經營,對供應端把控要求非常高,對店內的管理要求也非常高。

稍不留神,就要虧本的。

這種事,朝廷肯定是做不來的。

朝廷龐大的組織架構,優勢是具有權威性,能夠把控住核心資源,公平調控。

但要在商業活動中,做重運營的事情,是肯定要吃大虧的。

在趙桓看來,朝廷的皇家商社隻需要把控住供應端,通過規模化供應,將貨品從供應端的成本壓低,來壓低市場價格,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

“若是我真的在這東京城開了一千家超市,憑什麼賣的就會比東街好?”

唐睿欲言又止。

他暫時理不清楚皇帝的意思,但隱約又覺得皇帝說得有道理。

“若是換做你唐睿來去給真經營一家超市,自然沒有問題,但我不可能將你放到那個位置,也不可能讓一千個唐睿去經營一千家超市。”

“所有下麵的人員,可能都沒有你唐睿有責任心,有頭腦,會算賬。他們可能拿著自己的俸祿,整天混日子等死。”

“於是,剛開業不久的超市,貨品數量不齊全,質量很差。”

“讓市場上看不見的那隻手自己去決定吧。”趙桓笑了笑,他這樣說唐睿應該是聽得懂的,畢竟自己來的這十年也寫過幾本書。

“隻有個人投了錢進去,才有動力經營下去,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賣受歡迎的貨品,這是天理。”

“朝廷的任務是均衡物價,而不是去前方賣貨。”

唐睿明白了一些,道:“陛下睿智如大海,臣萬分不及。”

趙桓對唐睿還是很滿意的,至少他不像他老爹,腦子已經快要已經被自由貿易占據了。

人這種東西真的很奇怪。

趙桓的《經濟論》並沒有提到自由貿易的概念,不過的確說到市場上有看不見的手做調控,但又利用凱恩斯主義來做了詳細的補充說明。

主要闡述了在朝廷的宏觀把控下,大宋的民間商貿的發展規律和邏輯。

但朝中一群士大夫居然把凱恩斯主義自動弱化,開始吹捧起亞斯·斯密的那套自由貿易理論來。

趙桓這才意識到,這是這群新政改革派,在前十年的粗獷式發展中嘗到了甜頭的想法。

趙桓清晰記得,在靖康二年,自己提出新政之策的時候,朝堂上還一致認為商人不能放任,否則國必亂。

但短短十年,新崛起的商人,朝廷每年巨額的商稅,以及商業的空前繁華,讓朝中許多人都忘記了初衷。

這其實也是趙桓當初為何要替換掉徐處仁的原因之一,唐恪也是。

這些老派的新政大臣,已經深陷其中。

不然前年民間也不會出現商人弄權,勾結官員的醜事了。

唐睿從皇帝的馬車上下來,馬車匆匆離開。

一個小廝匆匆忙忙趕到戶部侍郎丁秋的府邸送信。

“可是看清楚了?”

“千真萬確。”

那小廝離開後,丁秋陷入沉思。

唐睿現在是商虞司的司丞,不容小覷,是什麼人在馬車裡,讓他進去了,又下來?

恐怕也隻有一個人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