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西進!(2 / 2)

這個時候,朝中就有人開始擔心三路大軍裡中原太遠,而擁兵自重,脫離了朝廷控製。

實際上這個擔心是非常合理的。

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擔憂。

而且,因為一長段時間前方軍情的空白,甚至有人懷疑韓世忠的軍隊已經被打敗了。

幾種聲音在此在朝堂上響起來。

有的人認為需要立刻再調度一支軍隊到木鹿城,以免耶律大石死灰複燃。

有人則算了一筆賬,開始提出撤兵的想法。

因為這樣打下去,實在太消耗錢了。

一切撤兵的奏疏全部被反駁回來,相關官員被嚴厲批評,被罰了俸祿。

直到靖康十八年的三月份,才傳回來消息,嶽飛的軍團已經攻下了西域極西的大片土地,秦檜已經與他取得了聯係。

與此同時,秦檜還送上來一份奏疏。

是關於西域治理的問題。

秦檜到任的一年時間,其他事情沒乾,根據趙桓給的地圖,將整個西域分割成了四塊。

七河流域、河中地區是一塊。

河中地區到阿姆河是第二塊。

阿姆河到伊斯法罕是第三塊。

伊斯法罕到巴格達是第四塊。

秦檜建議將這四塊分割管理,各自派遣一名經略使,各自領八千精銳,將各自的地盤先穩定下來。

與此同時,再任命一位大都督,統轄四大區域。

讓三大軍團按照聖武皇帝陛下的意誌,繼續往西,一直推進到整個西域的儘頭。

至於移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這個階段是要保證前線打下來的果實要被保存下來。

秦檜這個建議受到了不少人的抨擊。

有人指責秦檜是想利用這樣一種做法獨斷專權,所謂的大都督,他已經毛遂自薦了。

趙桓與政事堂、樞密院、軍督府以及三司進行了半個月的禦前會議,最後決定任命秦檜為西域大都督。

並且,選拔出了四個經略使,派往西域,對西域進行管轄。

靖康十八年六月,發生了一件大事:玉門關到高昌的鐵路修好了,第一列通往西域的火車正是開通。

大批量的水泥、煤從中原運往興慶府,再轉運到玉門關,由玉門關進入高昌。

整個資源的運輸成本一瞬間節省了三分之二下來了。

每天都有遠遠不斷的煤礦被從河東路(山西省)挖出來,往西域運輸。

與那些煤礦一起過去的還有許多在大宋找不到工作,或者從監獄裡放出來的人。

基本上都是一些崇尚冒險的人,他們坐著坐車,前往西域。

聽說那裡對漢人的待遇非常高,而且隻要願意去,官府會重點扶持,機會比中原多太多了。

有人統計,僅僅是靖康十八年,就有六十萬人越過了七河地區,進入河中地區,還有十多萬人抵達了木鹿城。

甚至有三萬人進入伊斯法罕。

巨大的財富機會,吸引著那些渴望發財的人。

他們以旺盛的精力,越過了宋軍走過的路,跋山涉水,重新走了絲綢之路。

聽說這種移民的數量還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