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教廷使者(1 / 2)

在彌撒亞出現了第一起針對教會的大規模暴動後,位於柯林斯的角灣教會總部反應迅速,立刻從各地抽調武裝力量組成護教軍前往彌賽亞進行鎮壓。

彼時,沿海國家與教會尚未正式敵對,教會的軍隊在各國中尚可以自由通行。

於是教會的的軍隊輕而易舉第抵達了彌賽亞的主城,聞訊的彌賽亞主城民眾匆匆出城與教會軍隊作戰。

但是此時彌賽亞能派出的武裝力量僅僅是一支由少數對教會不滿的騎士為核心,大部分人員為征召民兵的軍隊。

威望最大的反教會騎士——理查森爵士,成為彌賽亞一方的主心骨。

彌賽亞獨立領的領主,因為一邊是憤怒到失去控製的民眾,一邊是強硬到直接派兵的教會,覺得兩邊都不好得罪的他帶著心腹跑到彆的地方避難去了。

但是一支臨時建立起來的軍隊如何能與常年用來圍剿女巫的教會軍隊對抗,更何況沿海國家的軍事力量更長於水上作戰,而教會軍隊的人員則大都來自柯林斯能內陸國家,精通在陸地上搏殺。

彌賽亞主城的外麵,雙方軍隊在交手兩個小時後就分出了勝負,彌賽亞一方大敗,匆匆向城內撤去。

但是由於組織度低下,撤退很快變成了潰退,驚慌失措到已經完全不聽指揮的潰兵甚至把城門口給堵了。

見到如此情景的教會軍隊冒著可能被埋伏的風險下令全軍壓上。

他賭對了,這不是彌賽亞人的計謀,就是實實在在的敗退了。

彌賽亞的城門都沒來得及關上就被教會軍隊奪了下來。

在這個時代,城門易主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攻城戰接近尾聲了,彌賽亞很快就全部落到了教會軍隊的手中。

教會軍隊對全城進行了大搜捕,逮捕了大批參與暴亂的人,然後拉倒廣場上公開處刑。

特彆是指揮軍隊的理查森爵士,他的頭顱被砍了下來掛在廣場的立柱上直至被晾曬到風乾。

連彌撒亞領主聯合臨近幾個國家的當權者寫信求情都沒用。

集體處刑的那一天是角灣曆七月十九日,因此也被稱為七月十九日大屠殺。

彌賽亞人民的心靈遭到沉重的打擊。

雖然第一把火被撲滅了,但是餘儘中卻藏著點點的星火,一旦有了合適的環境,它又會重新燃起。

高壓下的角灣暗流湧動,各種不滿教會的異議組織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已經不在世的理查森爵士成為了這些組織共同的精神領袖。

“記住理查森,記住七月十九日!”

這句話也成為了他們共同的口號。

在這種局麵下,教會原先的巫師狩獵活動已經完全喪失了民心基礎,加上《冤情紀實》的推波助瀾,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教會僅僅是想通過所謂的獵巫來打擊異己和奪取無辜之人的財富。

尹頓公國第一個站了出來,表示教會在其領土之內的任何行動都要經過大公政府的批準和監督,否則就是違法的,這其中就包括對巫師以及異端的調查、審判、處罰等一係列活動!

大主教埃爾維斯大怒,當下就表示要調集軍隊對尹頓公國重複一遍在彌賽亞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