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個小小的測試(1 / 2)

我乃路易十四 九魚 6028 字 8個月前

今天沒寫完,明天上午更替。

另外因為前一陣子沒有看本章說,漏掉不少bug,錯字,會請編輯開一下權限,一張張地修改過來。

還有的就是,一些大人提出的有關於轉輪手槍,蒸汽機的運用等等,不是bug,也不是我弄錯了,這個是有曆史基礎的,等我明天一起發在更替章裡,看過就能明白啦。

這些我都可是認認真真地查過資料的啦。

——————

意大利的美酒

意大利素來出產優質的美酒,普通的紅葡萄酒就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在意大利,最美貌的女子都會以紅葡萄酒佐餐,並且蘸上一小塊麵包,因為她們認為這樣可以使身材更為豐滿(同等條件下,豐滿的女人是威尼斯人的最愛),而且,還會更明豔動人。

——費恩斯?摩利遜(FynesMoryson),《旅行日記》(AnItinerary),1617年

幾百年來,烹飪手法不斷翻新,而我們對此的相關討論幾乎都隻針對富有階級,因為隻有富人才可能自由選擇他們的食物。富人們的選擇可以是麵包和水,也可以是蛋糕和酒。至於那些貧困的農民,他們當然沒有如此選擇的權利。

在中世紀,人們一度認為牛肉隻適合下層階級食用,而完全不適宜在富人的餐桌上出現。而在文藝複興時期,因為小牛肉(取自未成年就宰殺的牛)備受青睞,牛肉的地位有所提高。貴族們宰殺牛犢的權利象征了他們的財富和聲望。相反,有些現在我們反感的食材在那時卻是典型的珍饈:動物的鼻、眼、頰肉、肝、腸、頭、腎、肚、舌、胰雜、冠頂以及魚身上類似的部位,這足以解釋當時兩部經典的意大利烹飪書籍的作者何以都提到了古怪的“鮭魚腸餐”(DishofTroutIines)。

意大利美食複興還受到了來自中東的影響。在十字軍東征期間,歐洲人發現了阿拉伯世界的撒拉遜烹飪法(Sarae),其中有些配料在西歐鮮有人知,甚至聞所未聞。美食史學家C?安妮?威爾遜(eWilson)寫道:“在西方,最早引入受撒拉遜烹飪法啟發的菜肴的是貴族或者皇室家族”。這些全新的配料包括糖、杏仁、開心果、米、海棗、柑橘、石榴、玫瑰露和菠菜。一項新引入的技法就是將濃稠的醬汁與碾碎的杏仁一起燉煮——由杏仁糊裹上糖製成的杏仁蛋白糖(Marzipan)成為一道常見的餐後甜點。

此外,那時食物的烹製方法也深受古典作家思想的影響。在中世紀醫學界占統治地位的“四液說”,也以將食物和醫藥聯係起來的形式被文藝複興時期的人們沿用。這套學說可以追溯至古希臘的內科醫師蓋倫(Galen),他的基本觀點是生物都具有四種元素,或者說四種“體液”:血液、黃膽汁、黏液、黑膽汁。這四種體液分彆與空氣、火、水、土對應。因此,廚師在烹飪時需要均衡與這四種體液相關的四種特征:火熱、乾燥、潮濕與冰冷。人們認為,食用沒有考慮到這四種體液均衡搭配的食物是不健康的,同時還有某些食物是專用於平衡體內的四種液體的。比如,人們把牛肉煮熟食用是因為它“乾燥”而“冰冷”;將豬肉烤熟是要去掉它“潮濕”的特質;而魚類則是既“潮濕”又“冰冷”,所以人們希望通過炸的方法使它們乾燥而溫暖起來。

“大體來講,”美食史學家讓-路易?弗蘭德林(Jean?LouisFndrin)寫道,“最‘冰冷’和最‘天然’的肉類需要配上最火辣滾燙的醬汁。”而家禽肉在食物鏈上占據著最尊貴的地位,因此烹飪它們時隻需要加上“Jance”,一種由白葡萄酒、蘋果醋、薑和丁香混合的醬汁。“四液說”也適用於處理食物的質地,很多菜肴中就有碾碎或剁碎的配料,這樣可以使多種體液均勻混合,也更易於消化。

“四液說”之所以在文藝複興時期得以發展,那些借鑒了大量過往經驗的烹飪書作家功不可沒。這些人同時也受到當時舶來食品貿易的影響。美食史學家肯?阿爾巴拉(KenAlba)評價道:“他們對食物抱有相似的態度——開放大方、兼收並蓄並且非常國際化。”

文藝複興時期的基本食品

文藝複興時期的基本食品

有些研究文藝複興時期食品的作家認為那時意大利人的食物可以分為三大類:麵包、酒和所有其他的。實際上這隻是對農民階層飲食結構的準確描述,而各公國宮廷裡的飲食並非如此,其構成更加豐富多樣。美食史學家艾倫?格裡科(AllenGrieco)指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在當時,與肉類相比,小麥粉的價格昂貴得驚人。如今肉類的價格幾乎是麵粉的十五倍,而在文藝複興早期的意大利,豬肉隻比小麥粉貴兩倍,小牛肉也不過貴二點五倍。這裡同時也存在著一個直接的社會關係:“社會地位越低的人,其收入消耗在麵包上的比例就越高。”

類似的聯係還適用於酒類的消耗。路易?斯圖弗(LouisStouff)在研究位於普羅旺斯的教皇學院(StudiumPapal)於1365年左右的食物預算時發現了如下的百分比:

葡萄酒:41%

麵包:32%

肉類:15.5%

魚類及蛋:5.3%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