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鳥寶藏說起來是全村人的事,但出了唐太公和莫太婆這兩個原本的知情人,也就她和李楊還有阿靈知道。
寶藏給了世子,太公什麼回報都沒要,隻想著世子看在這寶藏的份上,提拔李楊,李楊在外頭出息了,村裡人自然也跟著沾光。
村裡建村塾的事,宋秋沒得說的。
當然,這也是村裡人大家都團結和樂,沒那麼多糟心事。
所以,她應該也樂意出這個銀子。
見她問也不問的就一副保證能做的樣子,唐老爺子也是笑,“想來阿秋你也猜到了太公要叫你幫忙什麼。”
“村祠過來那坡下有片好地,向陽,在那裡建村塾最是合適不過了,先蓋幾間,後頭要加蓋,也還有空地。
要專門請個先生回來,自然要給先生把住處安排好的,像前頭的大窯村那樣,我打聽過的,他們村塾那先生,就是鎮上請回來的,專門留了兩間屋子給先生住,除了安排吃住,一個月是二兩銀子的束修。”
“蓋幾間磚瓦房大致得七八兩銀子,再加上桌子板凳這些,以及請先生的花用,還有娃子們上學需要的紙筆這些,攤下來,村裡好些人家,是負擔不起的。”
唐老爺子說著一頓,還沒接著說完,宋秋就開了口,“我先拿出一百兩銀子來用在村裡建村塾以及前期置辦書本紙筆這些,等先生請回來了,每個月的束修也交給我。”
說著,身上正好有銀票,她直接就拿了出來。
唐老爺子沒想到她這麼利落,也是欣慰,“咱們鬆山村後代就靠你們幾個了,太公先替咱們村的娃子們謝謝你就了。”
“你出了這一百兩就成了,至於先生的束修,還有吃穿,往後每個月就由家裡有娃子在村塾上學的人家平攤。”
一個月二兩銀子的事兒,對現在的宋秋來說,一起包了也不算什麼,見唐老爺子執意要村裡平攤,她也沒有多說什麼。
左右這些娃子往後真有讀得出的,要走科舉這條路,到時候,她指定資助,不會叫這娃子沒落的。
……
初二初三,跟往年一樣,上袁家和胡家拜年。
再給鎮上大哥宋文知那裡去拜了個年,便也就算是走完親戚了。
沒辦法,親戚少,要不了兩天就走完了。
不像有些人家,初二開始,走來走去的,要到十一十二的,才全部走完呢。
初六客棧開了張,新年新歲,放了鞭炮,紅紅火火的開的門。
同天,番薯作坊和粉條作坊也是一樣。
該開的都開了,家裡大小的事都有杜傳福盯著,也用不著宋秋。
是以,宋秋便琢磨起去雲山縣過上元節的事了。
去年說好要帶她奶去東陵縣過上元節,結果因為昌樂國進犯,沒能去成。
今年說好的去雲山縣瞧熱鬨,這次是說什麼都要去的。
老袁氏早就拉了老鄧氏說了這個事了,是以初六李冬瓜兩口子和苗氏去鎮上開張鋪子去了,老鄧氏和梨花還有棗花石蛋兒就留在村裡,準備一起去雲山縣。
這趟出行的人多,車馬少不了,要隨行的人也就少不了。
再加上宋秋打算的是,在雲山縣過了上元節,她就要著手尋地方開客棧的事,一來一回的也耽擱時間,所以,她需要足夠的人手,到時候護著她奶他們回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