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目標國子監(2 / 2)

什麼意思呢?

就是州府縣各級官學,培養人才,科舉考試,選拔人才,一些特殊的情況,可以通過官員舉薦直接入仕。另外呢,除了高官是天子任命,其餘官吏根據吏部的考評優劣,進行銓選。

以柳淳為例,他是屬於舉薦,做了大寧都司的經曆官,然後又被超擢成為長沙府同知。

像黃觀那樣,因為地方科舉表現突出,被送到國子監讀書,他可以參與科舉,也可以靠著國子監生的身份,直接做官。

就像很多官吏,他們的子弟蒙恩蔭,可以進入國子監讀書,成為監生。但是也他們的學識,未必能通過科舉的獨木橋,所以不經科舉,直接為官,就成了不錯的選擇。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黃觀一樣,一路過關斬將,直接拿到狀元,彆說狀元了,就連普通的進士都不容易。

所以呢,總結起來,在大明朝想要當官,最好的辦法就是走科舉路線,一路考出個進士功名,光明正大進入仕途。

可問題是這一條路能走到儘頭的實在是太少了,簡直鳳毛麟角。

就比如一些人,考到了舉人,考到了秀才,就再也沒有機會進步,他們就可以憑著功名,進入國子監,舉人進去,叫舉監,生員秀才進入,叫貢監。

很多人都說,舉人有機會當官,而秀才沒有機會……這句話是嚴重錯誤的!

因為不管舉人還是秀才,都有機會進入國子監,成為國子監生,就有機會當官,所以秀才也可以入仕……但問題來了,官位就那麼多,一個蘿卜一個坑,除了進士是必定授官之外,舉人都未必能撈到官職,哪裡還有秀才的機會。即便有,那也是理論上的。

更何況在國子監,還有相當比例的官員子弟,另外一些有錢人還可以捐貲入監,說白了,就是花錢買監生的身份。

這幾類湊到一起,僧多粥少,從府學,州學,縣學,以秀才身份入選國子監的監生完全處於弱勢地位,絲毫沒有機會,沒人加入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到了後期,國子監裡麵,官員子弟充斥,豪富之家靠著花錢買來的例監多如牛毛,真正有才學的讀書人不屑於進國子監。

作為帝國的最高學府,完全成了雜碎的集中營,

稍微有點誌氣的讀書人,都走科舉的路子。

通過國子監舉貢已經很讓人不齒了。

另外包括舉薦啊,恩蔭啊,這一類的雜流,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假如再過三十年,像柳淳這樣,靠著舉薦為官的,人家科甲正途,都不拿正眼瞧他。

當然了,現在是國初,是老朱勵精圖治之下。

國子監之中,還真聚集了一些不錯的苗子。

而且老朱真的有兩下子,覺得算得起育才專家!他首先是從各地選拔青年才俊,進入國子監之後,老朱還創造了積分之法!

沒錯,後世的學分製,或許就來源於此!

國子監司業二員分為左右,各提調三堂。凡通《四書》未通經者,居正義、崇誌、廣業三堂。

一年半以上,文理條暢者,升修道、誠心。

又一年半,經史兼通、文理俱優者,乃升率性。

升至率性,乃積分。其法,孟月試本經義一道,仲月試論一道,詔、誥、表、內科一道,季月試經史第一道,判語二條。

每試,文理俱優者與一分,理優文劣者與半分,紕繆者無分。歲內積八分者為及格,與出身。不及者仍坐堂肄業。如有才學超異者,奏請上裁。

瞧見沒有,一步一步推進,比後世的大學還要嚴格呢!

學習情況,老朱還要親自過問,絕對是名正言順的天子門生。

如果以為這就完了,那也太低估老朱的智慧了。

所有監生在做官之前,還有一道手續,那就是曆事!

從洪武五年開始,針對監生定考核法上、中、下三等。上等選用,中、下等仍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級,隨才任用,下等者回監讀書。

換句話說,就是在為官之前,要去各個衙門實習,表現突出,按照上等使用,表現一般,隨便安排,表現不好,直接趕回去重新讀書。

在老朱的這套嚴厲的培養手段之下,明初的朝堂,有數量相當多的循吏,乾吏,清廉官吏……正是靠著這些人,才有了洪武的盛世氣象。畢竟老朱再厲害,也要有人給他乾活才行!

柳淳要來招募的就是這些人,隻是不知道,高傲的監生,能有幾個願意到他的麾下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