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1 / 2)

為了這件事, 餘晚晴頹廢了很久, 午膳都沒認真吃。

不過,吃過午膳後, 她還是重新想起了考試的事情, 又把考務係統給叫了出來:“給我看看試卷!”

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 再難受也不能把手砍了, 所以還是看看分數振作一下吧。

係統這隻貓還真沒想到餘晚晴居然這麼快就想到考試了,忍不住瞄了兩眼, 恭維道:“說起敬業愛考,我們L**五一勞動節日萬活動,都沒有你這樣努力的呢~”

餘晚晴心情糟糕的不得了,根本不想多說,冷哼了兩聲:“嗬,就你們L**那德行, 還想日萬呢?”說著, 她睨了貓咪一眼, 重又道,“把我的試卷拿出來。”

拍馬屁拍到馬腿上,貓咪多少有訕訕然, 隻得老老實實的將試卷銜到了餘晚晴麵前。

餘晚晴先看了最後一道題, 也就是實踐題第六題“‘冬天已經來, 春天還會遠嗎’,你和皇帝在昨日已完成了初步的親密接觸,請進行更進一步的親密嘗試。(根據親密等級計分)”。

這道題後麵的分數果然因為昨晚的親密接觸而變了, 直接就從原先的十分跳到了十六分。

十六分啊!

離滿分二十分就差了四分!

這也算是再次證明了餘晚晴原先猜測:這所謂的“根據親密等級計分”應該就和考務係統昨晚上說的根據親密度來決定是否拉燈一樣——估計也就隻有達到拉燈底線,真正的為愛鼓掌,才能得到二十分。

所以,餘晚晴已經在心裡放棄這剩下的四分了——嗬嗬,她又不是傻子,為什麼要因為這麼一點點分數去拉燈?!

嗬!

以為她是那種會為了分數而出賣自己的人嗎?!

餘晚晴心裡暗暗的腹誹了幾句L**這破廉恥的考題,全然忘了自己當初為了考試,興致勃勃想要去找蕭翀拉燈時的心情。

不過,看完了實踐題,想著馬上就要到月底答題時間,自己這幾日又收獲甚豐,餘晚晴乾脆就將試卷攤平,開始估分。

多選題兩道題,一共二十分,都是有關蜀王的內容,餘晚晴本來還有些猶豫,但進了這幾日與蜀王的接觸交流,以及蜀王妃的友情幫助,她倒是能夠確定下答案了。

如果沒問題的話,第一題“以下哪一樣是蜀王的愛好( )  A.美食; B.美人; C.權勢; D.財富 ”應該選的就是ABD——雖然按理來說,蜀王身在皇家,最該選的就是C.權勢,但是餘晚晴這些日子看下來反倒覺得蜀王雖然糊塗荒唐好享受,缺點諸多,但他對於權勢卻是不甚熱衷,這或許也是他能在餘太後手底下活下來、娶著個好王妃,甚至還和蕭翀這位皇兄保持良好關係的真正原因。

至於第二題“2.對於蜀王,皇帝最大的遺憾是( )A.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是該多打打啊; B.打傻了也不好吧; C.該給弟弟找個好王妃; D.該給弟弟找個好先生”這個就更簡單了,餘晚晴這幾日也曾與蕭翀說起蜀王,又親眼見著了這對兄弟的相處,依著她對蕭翀的了解,還是從蕭翀那張始終如一的冰山臉裡看出了答案:這道題答案就是ABD——對這個弟弟,蕭翀既慶幸他沒壞心沒學壞還算不錯,又有些恨鐵不成鋼,總之其十分之複雜,一直徘徊在打和不打之間,也就是A和B。而且,依著蕭翀對蜀王妃的寬宏態度來看,他顯然還是喜歡這個弟媳的,選項C自然是錯的。至於選項D,就蜀王如今這不學無術的模樣,以及蕭翀天生強迫症,餘晚晴覺著蕭翀很可能也想過要給蜀王找個好先生。

這麼一琢磨,餘晚晴覺著多選題的二十分應該算是穩了。

接著再往下就是三道論述題,一共六十分。

經過餘晚晴這一個月來艱苦卓越的奮鬥和努力,這三道題她都了解的差不多了。

雖然第三道題“請以客觀的態度描述你對蜀王的了解”和第四道題“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魏王妃與蜀王妃同為王妃,處境各異,皆有難處,請詳細描述”可能還有不足之處,但是第五題“魏王乃先帝長子,英武豪爽卻英年早逝,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真相?”因為有蕭翀的友情援助,餘晚晴還是知道了大概真相,如果蕭翀沒有騙人的話,第五題應該能拿個十七八分。

這麼算一算,論述題最少也能拿個三十五分,最後再加上實踐題的十六分,也就是:20+35+16=71

餘晚晴算了下分數,看到這個久違的七十分,幾乎心潮澎湃,喜不自勝,甚至都忘了昨晚上自己和蕭翀在被子裡做了什麼。她忍不住拿手捂著嘴,好險才沒有笑出豬叫:哈哈哈哈哈,她終於衝破六十分及格線,攀向高分了!

她就說嘛,她一個歐皇,怎麼可能會不及格?怎麼可能考個六十都艱難?!

媽耶,果然時來運轉,歐皇歸來了!

因著這七十分,等到晚膳的時候,餘晚晴一改小半天的頹喪和難受,反倒喜氣洋洋起來。

甚至,晚膳桌案對麵坐了個蕭翀,餘晚晴也在心裡把自己調節好了:算了算了,她這七十一分裡,蕭翀那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對著這麼個大功臣,當然是原諒他啦。

不就是喝多了鹿血酒嗎?實在不行,她就當昨晚上是在農場體驗擠牛奶,或者乾脆直接做噩夢好了.......

這樣想著,餘晚晴自己就調節好了心態。

甚至,她還十分友好的給蕭翀夾了一筷子的時蔬,笑著道:“你不是總覺著吃多了肉膩味嗎?嘗嘗這個——我叫人做的,加了我叫人調的酸甜汁,味道不錯。”

蕭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