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皇家銀行與諜戰 少年天子劍(1 / 2)

服役兵的錢財補發完之後, 所有人都忙了起來,就昀哥兒反而沒事了。

“昀哥兒你盯著這幾個銅幣看很久了,在心疼剛發出去的錢?”李複看了看四周堆疊著的珠寶、銀錢笑道。

原郡守雖然把郡守府衙中的錢財都快搬空了, 但估計他打死也沒想到昀哥兒會這麼有魄力把辛氏等人的府邸給抄了。

辛氏從晉朝亡國避難涼州, 之後一直在此地落地生根,曆經多少代了, 積攢的財富可以說不計其數。

甚至辛氏還修建了地下錢庫, 整個挖空的地下鋪的地磚都用的是金銀, 裡麵更是堆積了數不清的財寶。真的人錢財越多就越貪婪, 舍不得給出去一分一毫了。

這次收繳入庫這麼多錢,花出去的不過毛毛雨。

再則,李複知道昀哥兒的性子很獨特, 他喜歡享受, 吃不起很多苦。但又不是那種貪婪入心的人, 很明白舍得舍得, 有舍才有得這樣的道理,因此這會兒李複也隻是在開玩笑。

昀哥兒皺著眉。

這段時間查抄的錢財太多,所以都臨時堆積在了郡守府衙的倉庫之中,之前培養的幾個東賬房也全從隴縣調撥了過來,現在都在緊急清點入賬之中。

這是財政收入,之後是需要在財報公示的。

李複看昀哥兒還是沒說話,忍不住走過去又叫了一聲昀哥兒。

“阿爹, 我是在思考銅幣跟銀兩的關係。”昀哥兒對這一點真的有點頭疼,因為很早之前他就發現梁國的貨幣體係現在有點崩了, 但那會兒不是擺爛做個鹹魚麼,這些事是朝堂諸公的事,跟他一個小孩子有什麼嘛。

可現在有關係了。

誰叫他有一個天天想要造反的爹, 那要是站在上位者的角度看,這關係就跟他有關係了。

這兩天昀哥兒其實看了一點這個時代的一些經濟書比如《貨食記》、《財論》等,越看頭就越大。

這些經濟書的描寫都是從側麵描寫,大多還是用一些物價的變化來反應朝政,根本不是專門的經濟書。

但也正常。

雖然梁朝總體而言其實已經很發達了,比如他已經有了造紙術、煙花、活字印刷、曲轅犁等等,這些壓根輪不到昀哥兒去發明。

最關鍵是發明了其實也隻是小名聲,甚至如果要走仕途還弄這些東西,隻會被稱呼為玩物喪誌。經濟也一樣,有人注意到了,可主要還是想借著經濟這個方麵來闡述自己的施政理念,沒誰真正關注經濟本身。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局限性,這是沒辦法的事。

看了些書,雖然幫助不多,但昀哥兒也還是琢磨出了一點頭緒。

梁國開國初,因為剛剛經曆戰亂,經濟萎靡同時人口也因為戰爭死亡很多。因此在最開始時民間的交易不多,於是社會間就大多以比較珍貴的絲帛作為貨幣。可隨著梁國經濟的複蘇,人口增多,那再用絲帛作為貨幣就不合適了。為了社會安定,朱淵就鑄造了大錢銅幣。

最開始的銅幣用料十足,雖然銅幣俗氣了一些,但整體還是算雕刻精美的,加上梁國前期大治,朝廷信用相當好。

大錢銅幣很快就頂替了絲帛成為正兒八經的流通貨幣,並且十分保值。朱淵也是嚴厲打擊私鑄和濫鑄,所以大錢銅幣的購買力直線上升。

也就是說,從朱淵那會兒起,其實流通貨幣就不是金銀,這兩樣貴重金屬是用作私人收藏或者是被鑄造成一些精美的器具,偶爾用來賞賜屬下用的。

這個局麵一直持續到現在。

為什麼現在還是自發流行起用銀子作為通行貨幣了?這從《貨食記》中的一些中州各地的風俗描寫中,昀哥兒可以看出一些。

大約是從道君皇帝開始,因為稅收越來越難,朝廷沒錢,於是當時的‘財務部’乾了一件比較愚蠢的事。

那就是他們把收來的銅幣重洗鑄造了,但這回再鑄造,不僅分量變輕了,甚至還有些粗製濫造。貨幣的價值,他們卻還將它視同原來一樣。

雖然這樣十塊變成了二十塊,可是這樣的銅幣融入市場之後效果簡直炸裂,銅幣的購買力馬上就開始下降。

隨後更是設定州牧製。

那些州牧為了自己截取一部分稅收,於是有礦的也開始開礦鑄造劣質錢,沒錢的也學著‘財務部’的做法做。怎麼你皇帝做得我就做不得?你就說吧,我稅收有沒有給你交齊就完了。最後這些劣質錢又流入國庫,皇帝就發現不對了啊。

這不行。

本來按照原來的規定,其實有一部分糧草是可以用銅幣替代的,這銅幣最保值的時候,財務部寧可接收銅幣。

現在情況不對,於是皇帝開始下旨把可以用銅幣代替糧草的份額越劃越小,到了上代皇帝,就差說我不要銅幣,你給糧食跟布匹就行。

皇帝自己都快不認了,於是大錢銅幣的貶值速度由此可見。

因此在民間,白銀就開始作為流通貨幣流通起來。可本質上,白銀不是官方認定的流通貨幣。

昀哥兒早就發現這個時代真挺發達的,金、銀的挖掘量還有儲備量在整個社會中挺高的,這從辛氏地下錢庫挖出來的多寡就可以佐證。可絕大部分的尋常鄉民中卻又幾乎很少看見,因為它們都集中在了少部分的上層人口中,就跟他們壟斷田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