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時人又稱東都。
前朝開國皇帝曾征調成年男子數十萬人挖掘壕溝,用以設置關卡加強洛陽周邊防衛。
前朝亡國之君則遷都洛陽,每月役丁兩百萬人,營建洛陽宮城。
本朝太宗皇帝卻忌洛陽宮城太過奢侈,下令焚燒了一部分宮城。
幸有女皇和其夫高宗皇帝令人修繕,使其成為僅次於長安宮城的存在,這也成了二聖多次蒞臨長安的行宮,之後高宗就說:“洛陽長安,東西兩都,朕之兩宅。”如是正式下令,改洛陽宮城為東都,視為帝王居住之地。
可以說,洛陽是僅次於長安的全國經濟文化政治中心。
所以,盛世之下,時人愛牡丹富貴,對洛陽趨之若鶩,實則何嘗不是洛陽作為東都,擁有其他城市望其項背的政治權力象征之故?
畢竟除了賞牡丹移駕洛陽外,高宗在位期間,因為關中地區糧食不豐,還每逢長安荒年缺糧之時,便領著百官來東都“就食”。而離開時,在“就食”期間搭建的中央衙署,也就留下來照常運轉,並設“東都留守”主持日常工作。東都留守統領的中央衙署,計有尚書省及所屬六部、禦史台、國子監等,這麼多的中央機關、官員私邸、百姓社區就布局在洛河兩岸。
洛陽城的格局和長安城很像,分為外城、皇城、宮城三重城垣。
城內有一百零三坊,幾乎和長安不相上下,這是全國巨富之地,號稱“揚一益二”的揚州和益州都無法比擬的。
郭城內三分之一的裡坊分布洛河以北,大抵貧寒人家居多,其餘分布於洛河以南,多為達官顯貴的邸宅。
城內還設有三市,北市在城北,西市、南市在城南,其中以南市最大也最為繁華。
洛陽不僅政治經濟綜合實力堪為全國前列,還有全國最古老的寺廟,也是佛教從西域傳入後由國家營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馬寺。
可惜曾於戰亂時毀壞不少,但女皇極力提倡信佛,敕修白馬寺,如今的白馬寺也達到了空前繁榮的階段。
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家禪僧日常起居之處,總是不乏花卉的陳設。
佛教儀式與佛前供奉的“佛花”,也多選用大朵豔麗之花,花器亦較華美、醒目,花枝多嚴謹對稱,以體現佛教的莊嚴與光明。
牡丹華美豔麗,有“花王”之稱,比起佛教傳入之初以蓮花供之,時人更喜歡牡丹供佛。
是以,白馬寺有佛香嫋嫋,亦有牡丹繁盛。
洛陽牡丹之最,除了洛陽宮的上林苑,就屬白馬寺的牡丹了。
上林苑乃皇家禦園,知道女皇最愛牡丹,洛陽宮內養了上百名花匠精心養護上林苑的各株牡丹,然而精心養護之物,雖有各種珍品不計其數,卻到底多了些匠氣,遠不如白馬寺內的牡丹自然多姿,大概是常年沐浴在嫋嫋佛香之中,又日複一日傾聽暮鼓晨鐘的誦經聲,白馬寺的牡丹也沾染了佛氣,有靈性般開得格外鮮豔。
每到白馬寺牡丹花開之時,芬芳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