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2 / 2)

寒門鳳華 西木子 3640 字 6個月前

柳氏和柳阿婆在後院廚房準備一家人的晚餐,前院有荷塘景色好,爺仨就站在荷塘說著話。

聽完阿耶劉千裡事無巨細地說完近來擺攤和囤糧的種種,劉辰星可以說已經算是基本了解長安現在的情況。

不說關中地區這個大範圍,長安已經乾旱了四個月了,夏收和秋收都沒指望了。

長安糧食價格瘋漲,已經瀕臨平頭老百姓承受極限了,此乃其一。

其二,長安糧食有價無市,哪怕老百姓拿著錢也不好買到糧。

綜上可見,長安已經出現了糧食恐慌。

長安又乃天子腳下,恐慌絕對不可能有,現在當先安撫長安老百姓的恐慌。

說來,無非就是旱災之後朝廷的賑濟。

本朝旱災時的一向舉措,無非就是調粟賑民。

此中有三大舉措,一是移民就粟,二是移粟就民,三是平糶。

這三大舉措,在沈氏奪得天下,建立朝堂後就屢見不鮮。

建國之初規定:”每歲水旱,皆以正倉出給,無倉之處,就食他州。”這一項就相當於移民就粟或移粟就民。

更詳細的,離長安老百姓最近的旱災情況,就是發生在女皇夫婿沈氏高宗皇帝年間。

她不久前才看見有記載——是歲,天下四十餘州旱及霜蟲,百姓饑乏,關中尤甚。詔令任往諸州逐食,仍轉江南租米以賑給之。”

此類賑濟,在沈氏高宗皇帝當政間屢有發生。

但是現在情況還用不到開倉賑濟,當是平糶,顧名思義就是遇到荒年,官府按平常價格賣出糧食,這樣一來就可以穩定糧荒,更穩定百姓恐慌。

劉辰星聽完種種,一念就思及以上,對朝廷接下來應該如何做,沈仲夷一行人今日為何來,心裡已經有數。

接下來,隻需再和阿兄劉青山、柳阿舅處再了解一下當今的時局,以及朝堂上對關中時隔多年又旱了的態度。

劉辰星腦子裡飛快有了下一步的想法,當然身為區區九品女史,這麼大的事可能涉及不到自己,但此乃國家大事,她身為京官,一家人又都在京城,可謂處在這洪流之中,也唯有時時了解動態,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想到這裡,忽然發現自己和阿耶劉千裡近來所為所想頗為相似,不由偷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