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祠堂傳藝(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818 字 3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大雪封路,堅冰斷河。

就連村中各家間的小徑,也被大雪淹沒。

樓桑村劉氏族人卻不畏冰雪,早早起身,三三兩兩,踏雪趕往祖祠。

祠堂內一身狼皮大氅的劉備,與幾位族叔和老族長立於人群中央。祠堂當中支著幾口行軍大鍋,鍋中濃漿赤紅,氣泡翻湧。正是熬製的牛皮膠。

圍著青銅大鍋,工匠們正演示如何製作一張麻墊。在當下,麻墊不僅可以做床墊,塌墊,還可為坐墊。

既是特產,就要能大量生產。否則難成氣候。關鍵是,此技極易模仿。隻需尋一良匠拆開麻墊,其中關竅,一目了然。所以在未被造出之前,樓桑村要大量生產,儘快形成氣候。

劉備本想教會村中所有人。可老族長卻斷然搖頭。不但嚴格限定人數,還須是涿縣劉氏宗族子弟,方可承此技。

幾位族叔也是如此。

劉備執拗不過,隻得同意。

麻墊這種東西,其實沒什麼技術含量。關鍵是把握幾個關竅。

比起發明麻墊的劉備。工匠們卻舉一反三,發明了用火麻、苧麻、檾麻、葛麻(葛藤)等不同種類的麻絲,輔以牛膠的不同用量,製作出不同軟硬度麻墊的技巧。而且針對性的優化了各道工序。將製作麻墊,變成了一項賞心悅目,能夠傳之後世的技藝。

劉備看了,也不禁暗自稱讚。

匠心獨具。

說的便是如此吧。

將做好的一張麻墊,鋪在堂前。老族長一試,果然渾身舒爽。真養老神器!

“造此墊,需幾錢?”老族長笑問。

普通草席一張作價一百五錢。

麻墊的成本主要是:麻絲、牛膠、襯紗、錦罩。

麻絲一斤十錢,生牛皮一張兩百錢。一匹布帛幅廣二尺二寸(51.5厘米),長四丈(9.36米),襯紗一匹五百錢。一匹蜀錦在北地可賣三石糧,值千錢。

劉備粗略算下,這便答道:“一千五百錢。”

“可賣三千否?”老族長又問。

“兩千足矣。”對半的利,劉備覺得太高。

“真,人主矣。”老族長一聲笑歎。

製成的麻墊,厚三寸有餘(10厘米),長八尺四寸餘(2米)。全重約百斤!

麻絲重,牛膠亦重。層層塗抹再由青石壓成餅,豈能不重!

一張麻墊,賺五百錢。

已是暴利。

須知一頭羊不過五百錢!

聽老族長的意思,村裡又要另建新宅?

這是為何?

問過方知,原來這個時代,有一門出眾的手藝,會有多瘋狂!

就拿劉備飼養的蜜蜂來說。早先年間,便有人砍下有野生蜂窩的樹乾,掛在自家屋牆下飼養。後世《高士傳》有載:延熹年間,有名薑岐者,‘隱居,以畜蜂、豕為事,教授者滿於天下,營業者三百餘人。民從而居之者數千家。’

一個會養蜂養豬的隱者,竟有數千戶人家跟從他隱居!

不難想象,一旦麻墊成為樓桑村特產。十裡八鄉的編戶齊民,便會蜂擁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