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 以食為天(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688 字 3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春分剛過,便有邑民備耕、通渠,開始了新一年的稻作。穀雨之後,十裡水田遍布農人。各家各戶都要趕在芒種前整理好水田,以備育秧。先前有宗人幫助育秧,如今十裡之地皆為水田,單單宗人水田育秧已不夠用,故而家家戶戶都要育秧。這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學會之後,方能稱學會稻作。

至於日常的田間管理,彆無其他,唯有一個‘勤’字。

“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北地一年一熟。斷不能有失。

得益於樓桑學壇充作鬥食小吏的‘實習生’,補全了邑中日產管理的各個方麵。且隨著業務日臻純熟,熟而生巧。巧則得心應手,事倍功半。左右皆有良才可用,劉備反而越發空閒。

每日習文學武,日日不綴。

年前老族長四次造冊,西林邑和樓桑邑,共計兩千五百三十九戶,兩萬六千七百餘口。

為何老族長年年造冊。劉備問過方知,乃是為了‘案比’。

案比,又稱:案戶比民。清理戶籍和人口。《後漢書·禮儀誌》上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每縣設戶曹,掌戶口之政,於每年八月案比戶口。每年還需將戶籍層層上報,接受朝廷的檢查,謂之‘上計’。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稱為‘上計掾’。

歲終時,縣、道上計於所屬郡、國,郡、國上計於朝廷。丞相或三公之下也設戶曹主管全國戶籍。上計項目有本縣、郡:戶籍民數、墾田數量、錢穀入出、‘盜賊’多少,甚至包括每戶男女人口、姓名、年齡、籍貫、身分、相貌、財富情況等。是‘編戶齊民’製戶籍管理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案比方法大概有二種:一種是集縣內民眾至縣治所在地,統一案驗、登記,驗視地點在戶曹。另一種方式是縣治官吏直接到各鄉進行案比。

樓桑邑是少君侯的封邑。老族長又是陸城亭長,故而案比皆有他代勞,再上報給戶曹。

彆說老族長為人如何。便是少君侯也不會瞞報少報。

須知諸王列侯的封地,田租、算賦和口賦由諸王列侯征收。隻需交一部分‘人歲六十三錢’的獻費給皇帝專享便可。樓桑有邑無門,繁華盛錦。少君侯光明磊落,殺賊安民。斷不會少繳這些許的獻費。

不過,這一年一百六十八萬的獻費,在諸侯中也頗有份量吧。

當下的稅賦中,還有徭役一項,稱:更賦。

更賦乃是一種代役稅。大致分三類:更卒、正卒、戍卒。

更卒:漢代不論男女,達到“始傅”年齡後,每人每年要在本郡縣服一個月的徭役,擔負修築城垣、道路及運輸等任務,到期更換,故稱更卒。

正卒:正卒相對更卒而言,民達到始傅年齡後要服正卒之役,先是在本郡縣充當一年的材官(步兵)、車騎(騎兵)或樓船(水軍)。接受軍事訓練。服役期滿後,再行征調赴京師,在宮廷和其他朝廷官府充當衛士。

戍卒:戍卒也稱‘戍邊’、‘插戊’,就是到邊境防戍,其法定年限也是一年,但在特殊情況下可延期半年。戍邊正卒又根據具體分工的不同,被區分為卸車(守衛烽烴台)、屯田卒、河渠卒等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