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山蠻甲胄(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828 字 3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連治所官舍都沒來及建的管寧,輕車熟路。壯男造樓,健婦圩田。家中老幼割草畜牧,也沒著閒。

待換裝完畢,又集毛皮數萬。

虎皮衣盾,實在是有些浪費。

督亢溝堤上車馬如龍。運來的皆是空心牆磚。砌牆不難。不等樓桑良工一麵牆砌起,蠻人皆已學會。木樓框架,空心牆磚,瓦當遮蓋。一棟恢弘大氣又不失江淮靈秀的乾欄重樓,這便建造完畢。外牆塗抹白堊粉漿,內壁刷桐油木漆。家什木器,被褥織錦,自有族中良匠打理。換了長袍的一家人,這便喜氣洋洋的喬遷新居。

名動淮泗的少君侯,輕財重義,一諾千金。換成南蠻土語,就是一口吐沫一個釘。落地有聲。可不光是說來聽!

何止是蠻人。邑中百姓,更是深信不疑。

督亢地在大澤之中,寸土寸金。這裡真的是說土壤金貴。故而燒磚全在大澤之外。督亢溝大堤初建,通行困難。每日牛車往來,運送的空心牆磚,竟趕不上造樓所用。足見樓造之快。

最先建起的官署建築,不是管寧等人的官舍,而是校館。管寧竟說動胡騰、張敞二人入駐督亢校館。拜為主學校教育的學官掾史和學官祭酒。並從學壇聘請學經師、文學史數人。為山蠻子弟啟蒙。

劉備大奇。

先前問過胡輔,說父親和叔父並無出仕之意。秩四百石的一城之長都不願當,怎會去當秩百石的掾吏。

又把胡輔喚來相問。

胡輔答曰,一城之長,萬眾矚目。一校之長,卻掩人耳目。前次不仕,非不想為大師兄效力。而是身不由己。如今出仕,乃是為‘懷柔遠人’、‘德化四夷’儘綿薄之力。

兩位果然是大才。竟知劉備‘漢化’之深意。

身份認同的前提,是文化認同。文化認同的前提,是文字一統。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始皇帝千秋萬代,無人可及。正因如此。

廬江大彆山蠻,舉族北遷。亦是舒縣陶縣令有意為之。劉備殺黃穰全家,夷三族。雖無人敢說三道四。可蠻漢之間的仇恨,尤其是世家豪強與隨黃穰造反的諸山蠻之間,間隙日深。

正是感受到了這股越來越強的仇恨,搶在矛盾沒激化前,將這幾部山蠻儘數遷走,也不失為一劑良藥。人都沒了,恨又從何而來?

第二批山蠻到來前,劉備還收到陶縣令手書一封。說,郡中已有書文,年後自己便將改任濟北盧縣令。

這也是緩解漢蠻矛盾的苦口良藥。

畢竟,是在陶縣令任上,發生的一係列大事件。調離原職,也算是朝廷對陶縣令的一種保護。

然而。對於朝廷處處息事寧人,懷之以柔的做法,劉備不敢苟同。

恩威並濟,賞罰分明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