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黃龍見譙(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233 字 3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是歲,鮮卑寇幽州。沛國言黃龍見譙。

光祿大夫橋玄問太史令:“此主何祥瑞?”太史令單揚說:“應有王者興起,五十年內必有應驗”。

黃龍兩字較早的記載見於《史記?封禪書》。“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大蚯蚓)見。”

王莽篡漢。天鳳二年仲春,京都洛陽城內“訛言黃龍墮死黃山宮中,相率往觀”。王莽自稱黃德,不免寒心,“令有司捕係百姓,問及訛言緣起,亦無從證實”。

酈城城牆終於趕在天寒地凍前合攏。

不過是夯土版築,尚未包磚。城上角樓、橋樓、堞牆,甕城等,甚至護城河,亦未動工。就連城門都沒來及打造,權且用鹿角刀車封堵。酈城跨酈亭溝水而建。隻有東西二門,南北皆為水門。酈亭溝分流巨馬水,車輪舟,商船往來,航道繁忙。再加上河堤兩岸建起許多天車、水碓等水利機械,故而冬季也未結冰。

大雪封路,河川皆白。酈城百姓每家三百石新穀入倉,吃喝不愁。宅院深闊,前後重樓住人頗多。淮泗居民和丹陽部族多沾親帶故。擠一擠,都能安然過冬。

家中人多也無妨。角樓、倉樓、望樓,皆能暫住。便是樓桑邑中,戶戶騎在垣牆上的覆道,隻需安上簷牆,也能睡人。這些都不用劉備操心。各級官吏自有安排。沒有建樓的人家,新糧皆存入四鄰。待明年宅院造好,再另行移出。

邑民家單倉樓,雖不能與少君侯家五倉連橫相比。卻頗為粗壯,能盛糧三萬石。一年三百石糧,實在是大材小用。蘇伯也曾問起,是否改小。劉備卻斷然搖頭。轄地可辟田三百萬畝。一戶五十畝田,隻是當下。若家中子女長成,劉備還要繼續分田。若一戶百畝,劉備可安置流民三萬戶。以一戶十人計,便可安置三十萬民。若一戶五十畝,劉便可安置六十萬流民。

即便倉樓不存糧,亦能存儲醃菜臘肉魚乾香腸,總歸是有用。

最關鍵是,倉樓一建,後院安全無虞。部曲居高而射,能斃流賊。更何況,倉樓二樓亦能住人。

當然,宅院亦有變化。以前樓桑種麥,故而家家建有磨房。如今全改成水田,磨房無用。大多被邑民另行改建它用。最常見的便是改成二層樓閣,租賃給尚未分到宅院,或是滯留在邑中的商客旅人。還有不養家禽的人家,亦把豬圈牛棚一同拆卸。在磨房處另起三層樓閣,與後樓合並成一座主樓。右院望樓,與並排的前樓,之間架設覆道。戰時,家中望樓弓手可從前樓直抵望樓,如此在幾樓間輾轉騰挪,可守備臨近大片街巷。前院覆滿白色礫石,居中建起花圃。後院豬圈,亦被改成後花園。另造假山魚池,睡蓮垂柳,美景如畫。

做如此改變,多是邑中官吏人家。樓桑雖無垣牆,卻是名副其實的城邑。少君侯任命樂隱為樓桑長後,邑中官吏體係日趨完善。雖是小吏,待遇卻高。皆知少君侯恥於蓄奴,故而邑中多雇仆從傭人,少有家奴。所雇人等,皆簽劵書。一月數百到數千不等。若是門客,則更高。樓桑在籍齊民兩萬餘口。還有數千仆從、雇工。再加上行商、學子。人口已過三萬。盤桓邑中的遊客和旅人還未算。

彼時統一督造,是為加快進度,安置附民。如今邑民安居樂業,紛紛自行改造。劉備也樂見其成。

唯有千姿百態,才能相映成趣。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劉備曾說,久坐而不聞其香。作為城邑的主人,劉備的一舉一動,都是邑民仿效的對象。他如何為人處世,接物待人。皆是樓桑表率。故而樓桑‘五缺’洞開,路通南北,卻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最大原因,便是少君侯。

喜少君侯所喜。惡少君侯所惡。

樓桑遂成了今日之樓桑。

公孫氏說,全在信與不信。

劉備的體會,越發深刻。

比如說,皆知少君侯喜登高樓,嘗親臨平座覆道,居高遠望。於是許多官吏家中樓閣,皆以覆道相連。甚至把後院倉樓也以覆道連起。稱為“倉樓連閣”。沿覆道行走一圈,俯瞰樓桑風土,彆有風情。時下樓高成夏。連接起一座座樓閣,造型各異的空中覆道,當真為邑中重重樓宇,增添了無數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