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循路而進(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62 字 3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白檀究竟在哪,後世有兩種說法。

傳統認為在今河北省灤平東北興洲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後有人指出,實與曹操北征烏桓路線背道。並說白檀城址在寬城縣城東八裡,藥王廟村遺址。亦指出《漢書?地理誌》中的錯誤。言:出盧龍塞,曆白檀,平岡。若白檀在灤平,從地圖上就說不通。前者反駁後者,說不該質疑漢書有誤。後實無論據,又說漢初與後世所置白檀,並非一地。雲雲。

故而,後世流傳的曹操北伐烏桓路線,有兩條。

一條先折向西北,再向東北。此乃《漢書》、《水經注》所載路線。另外一條便一直向東北。

事實上,在劉備看來。此時行軍,多循路而進。

正如前麵所說,時下居地,因何要用亭和裡來劃分。十戶為一裡,十裡為一亭,十亭為一鄉。

正是因為,比起需要養活十幾億人口的後世,漢朝五千萬人口需要的耕地,隻是後世的二十分之一。

剩下的全是沒有開發過的沼澤密林,莽原群山。

一條蜿蜒的官道,穿山越嶺,從沼澤、密林、莽原、群山中穿過,串聯起中原文明。那些遠離道路的地方,人跡罕至,猛獸縱橫,即便有些許的‘野人’出沒,也承擔不起延續文明的重任。

所以說,路,才是時下最重要的文明載體。於是整個行政架構,以裡、亭來劃分,也就十分合理了。

即便白檀在盧龍塞西北,若西漢時確有一條通往盧龍塞的邊關要道。時下雖隻有“微徑可從”,卻也比橫穿沼澤密林,莽原群山,通行要容易的多。故而,曹操先折向西北,再一路向東。直抵白狼山,也就十分合理了。

所以說,城在哪不重要。重要是路在哪。

右北平烏桓王烏延說,白檀城在盧龍塞西北四百餘裡處,劉備自然深信不疑。

白檀往東,便是田疇所說‘出空虛之地’。白檀往西北,便是陰山東端,後世內蒙壩上高原。

劉備無需冒然北進。隻需占據白檀,廣散斥候,若鮮卑王庭沿陰山南麓,於長城沿線一路東移,必能碰見!

此去塞外,步騎皆有大用。還有弓弩手,守城亦重要。侯府良匠、樓桑能工,也要帶上。帳篷高車自然是運送輜重的上上之選。還有機關箭車,諸多兵器。劉備命人多購買白堊、硫磺等物,存以備用。

《魏書》雲:“悅般有火山,山旁石皆焦熔,流地數十裡乃凝堅,即石硫黃也”。中原一帶也已開始從涅石(黑色含煤黃鐵礦)提取硫磺。時為一種製造綠礬的工藝:在土坯砌成的窯中,把礦石和煤炭壘疊起來,點火焙燒,硫磺便從窯的頂部冷凝下來。所以東漢時硫磺又有“礬石液”的彆名。

距離朝廷出兵,還有數月。劉備又命人取出積攢皮毛,縫毛氈帳篷。鋸大木,廣造高車。

軍糧皆是乾糧。魚乾、肉脯。粳米碾磨成粉,混合油脂、青鹽、肉糜,蒸熟後,經水壓壓製成圓餅,一截截由牛羊腸衣密封包裹,便於攜帶。隻需取出一塊煮熟,便足可果腹。

因混入油脂、青鹽,類似臘腸,腸衣密封後,可保鮮數月。隻是風味頗鹹。需用清水煮開才能下咽。乾吃亦可。卻需吃一口餅,就一口水,方才不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