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十裡長筵(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539 字 3個月前

《後漢書?輿服誌》:“公主、貴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錦綺羅縠繒,采十二色,重緣袍。特進、列侯以上錦繒,采十二色。六百石以上重練,采九色,禁丹紫紺。三百石以上五色采,青絳黃紅綠。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黃紅綠。賈人,緗縹而已。”

公孫氏身著禁中禦賜十二色錦繒重緣袍,梳錐髻,淡妝敷麵,裝飾從簡。與二婢相伴,走出家門。先衝北地同姓盈盈一拜,又與劉氏宗人見禮,這才登上安車。

遼西公孫瓚放下卷簾,遼東公孫度手持銅雁,二人分列左右。驅車而行。

北地公孫皆上馬,尾隨其後。一隊人馬浩浩蕩蕩,折返樓桑。

臨鄉侯大婚,自與一般人家不同。那些大箱小箱的陪嫁一概沒有。圍觀人群非但不曾看輕公孫氏,反更多敬重。皆知公孫氏在劉備年少時,便常伴身側。儘心侍奉孤母,一片丹心,傾其所有,何來餘財。

再者說,娶妻娶賢。少君侯英雄了得又豈是市井俗人能比。

沿途路人紛紛道賀。馬背上的北地公孫,皆抱拳回禮。喜笑顏開,儼然不把自己當成外人。

自太子丹以來,燕趙豪俠輩出。民間亦頗重俠義。天下公孫皆一家。隻此一句,便讓人心生敬意,長籲短歎不提。

時下盜賊蜂起,人心不古。

多蠅營狗苟,首鼠兩端之輩。自個活得卑微怯懦,便以己度人,以為天下皆如自己這般汙穢不堪。卻不識天下英雄。凡有聽聞,亦嗤之以鼻,不以為真。

行屍走肉,屍位素餐者,多矣。

臨鄉侯和公孫氏身上聚攏多少人望,便知天下人對天下有多失望。

待劉備從涿縣返回,樓桑十裡長街已擺起筵席。立在西闕下的正是老族長和四位學壇祭酒。身前矮幾上擺著上好的鬆泉甘霖。長者賜,不敢辭。此酒一定要喝的。

劉備下馬,走到近前。雙手接過,稱謝後飲儘。

走進西闕,抬頭一看。隻見長桌十裡,各色佳肴。少時宗親,新遷邑民,皆執酒桌旁,含笑而立。

呂衝、魏襲悄聲來報。言,所有美酒皆以試過,無毒。

劉備亦笑著搖頭,豈不知酒亦能讓人中毒?

好家夥。十裡長桌,挨個喝下去……

恩師能飲酒一石。稱酒豪。劉備乃高徒,又豈能弱了恩師名頭。這便作揖上前,從宗親手中接過酒杯,一飲而儘。桌旁宗人皆鼓掌叫好。敬酒的長輩吞吞吐吐的喚了聲:“三墩。”

“在。”劉備回應。

宗人猛地鬆了口氣,不覺眼角已泛淚光:“好,好,好。”

有道是家國天下。在宗親眼裡,劉備依舊是那個劉三墩。

西闕到東闕五裡。長桌一直沿清溪水路擺到了溪穀地。長達十裡。見劉備一桌桌的敬酒,眾兄弟好友皆來幫襯。平時是義弟、家丞,尊卑有彆,長幼有序。今日大喜,皆是樓桑小子。眾人紛紛來敬。張小胖瞪著環眼,替劉備連接數杯。

耿雍、崔鈞、牽招、蘇雙、張世平,又豈能少了去!

才走了三分之一。便有人醉倒在地。眾人忙去攙扶,一時前仰後合,好不熱鬨。左右哄堂大笑,喜氣甚濃。劉備回頭一看,可不正是圓臉上騰起兩團紅暈,吹著鼻涕泡的張小胖。

“咦,醉倒怎還睜著眼?”忽有桌旁童子稚聲說道。

劉備聞聲細看,不禁莞爾。有道是睜眼不說瞎話。張小胖也是個實誠人啊。

走到一半。腳步虛浮者已大有人在。饒是太史慈和黃敘也被不知誰家兒女猛灌了數杯。黃敘麵具早不知飛到哪去。隊伍中的公孫兒郎,也不斷有人倒地,被架去客舍休息。

這還了得。

母親聽聞,即刻遣一眾從兄弟,還有眾家將趕來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