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9 聖上好驢(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644 字 3個月前

劉備原本準備了十匹上等鮮卑良馬,準備獻給陛下。結果黃門令左豐來信說,聖上不好馬,好驢。

劉備問,這是何故。

黃門令答曰,所謂高頭大馬。馬背高聳,且馬速亦快,騎之甚危。故而陛下喜好矮小速緩的驢馬。

莫非陛下恐高?

不對。記得陛下少年登基時,常登永安侯台。喜居高遠望。如今長大,為何反不喜高?

究其原因,還是受了宦官們的蠱惑。

因宦官怕各自逾製在洛陽城中建起的高樓,被天子所見。就誆騙說,天子不應登高。陛下深信不疑。從此便不再登亭台樓閣。自然也就不會看見宦官們在洛陽城中逾製修造的豪宅了。久而久之,原本那個喜登高樓的少年天子,變成了如今畏高的皇帝陛下。

足見,宦官影響之大。

年歲六十三錢的獻費,繳入中署。中暑,便是禁中內府。乃陛下私庫。中暑的錢庫便設在西邸之中。賣官所得,亦存在西邸錢庫。據說西邸庫滿,多到無處存放,陛下便將賣官所得,分彆存於身邊中常侍在洛陽城中的豪宅之內。

驢好辦。明輪船盛行。底艙皆由數頭、數十頭渤海黑驢交替驅動。前些年,臨鄉便開始囤積上等渤海黑驢。如今,北地最好的黑驢皆在邑中。

劉備這便命人選了四頭脾氣溫順,毛色光亮,頗為神駿的渤海黑驢,充作獻禮。此四驢,乃驢中千裡驢也。

北地雪大。此行皆是大輪高車。數量不多,也就十餘輛。駕車駿馬,皆是極為耐寒的鮮卑良馬。隨行人員也已定下。劉備、七色婢、張小胖。史渙領一百繡衣吏,入京護佑。

此去洛陽,輾轉兩千裡。所幸皆是大道,一車雙馬,一日可行百裡。二十餘日可達。為防雪大路封,通行不便。亦不可太晚,最遲十一月底便要出發。

大漢郵路通暢,十裡一亭。亭中設館,往來歇息。《漢書·百官公卿表》:“大率十裡一亭。其民稠則增,稀則曠”。既是說。若居民密集,亭的間距要相應的減少裡程;若居民稀少,則相應增加裡程。

秦時首建馳道。亦是曆史上最早的“國道”。秦統六國,始皇帝於二年(前220年),下令修築以鹹陽為中心,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著名的馳道有九條,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濱海道、武關道、秦直道、秦棧道、西方道等。

馳道寬約五十步,路麵由鐵椎夯打牢固,高出地麵呈龜背形,坡度有利排水。為便於計算裡程,馳道兩邊因地製宜,每隔三丈植樹一株,或青鬆楊柳,或槐柏榆檜,綿延間隔,壯觀而秀美。

《漢書·賈鄒枚路傳》:“(秦始皇)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鬆。”《漢書·賈山傳》亦有:“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的記載。

漢代秦後,郡國並行。在秦馳道的基礎上,廣修郵路。稱‘五尺道’、‘新道’等。路網如葉脈,以秦馳道為主動脈,郵路縱橫,連接郡縣鄉裡。無所不至,無處不通達。

馳道寬闊而平坦,駕車、縱馬速度很快。時人在馳道上駕車,半日可飛馳兩百裡。秦人施工異常嚴格,築路亦非常堅固。在距馳道修成六、七百年後的魏晉南北朝,其中很大一部分仍能正常通行。

此去洛陽,線路為:先入上郡道,再入臨晉道,轉東方道前往洛陽。半日飛馳兩百裡。馳道絕對是最早的高速公路。何須二十日。若無阻礙,十餘日便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