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桃園結義(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12 字 3個月前

乘興而來,興儘而返。

《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儘而返,何必見戴?’”

興之所至,見不見並無所謂。

時人常說,待價而沽。

古有薑子牙釣魚,願者上鉤。後有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諺語。

強調的都是‘目的性’。從來都有的放矢。講究學以致用。

然而,乘興而來,興儘而返。卻超出了‘實用’的範疇。升華成一種純粹的‘精神共鳴’。此乃更高級的境界。

正如劉備三人。英雄相契,納頭便拜。從此刀山火海,九死不悔。這便是大漢風流。

至於身份、地位,財貨、良田,又有何所謂。即便隆冬將至,萬物凋零。隻需有一青色未褪之枝,亦是大好時節。

兩位家丞若在,多半會出言阻止。如此身份,豈能結義一介草民。

可史渙亦是豪俠!當日在港口雖遠望。又時過境遷。可那一刀之威,猶不時在腦中嗡嗡作響。史渙自知非典韋之敵。能一刀定住典韋,又是何等的豪雄。

心悅誠服。

三人大步流星,一路旁若無人的抵達馬市背後。位於殖貨裡深處的一棟院落。

隻見大門緊閉,階上蒙塵。門上木漆多有脫落,門前所掛白布猶在。等繞到西側,視線所及,坍塌的垣牆內,果見一片桃園。

卻不知何故。本該三月開花的桃樹,此時竟群芳吐蕊,花開爭豔!

“此乃天意也!”劉備還能如何?這便與二人跳入院中。在園中一亭內,跪地歃血。拜地盟誓。

“涿縣劉備。”

“涿縣張飛。”

“解縣關羽。”

“今日歃血為盟,結為異性兄弟。勠力同心,救困扶危;上報家國,下安黎庶;滅夷誅賊,匡扶漢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誓畢,三人把臂而起。相視大笑。

再問年紀,關羽為兄。劉備次之,張飛為弟。

劉備和張飛正欲去拜大哥。不料關羽卻開口道:“實不相瞞,某比兄長小一歲也!”

“怎麼會?”劉備一愣。這簡單的算術題,如何能算錯。

關羽這便道出原委:“某生於正臘,乃多算兩歲。”

“什、什麼,你虛三歲啊!”劉備已驚呆。

“正是。某名羽,字長(zhǎng)生。長,增也!”比彆人增生了兩歲!

“原來如此……”劉備恍然大悟。作為一個靠譜的說書人,前人誠不欺我也(羅貫中:你才是前人)!

關羽又道:“某自幼長在鹽船,販賣大江南北。少時歸鄉落籍,便是上計吏亦記錯。往後將錯就錯,亦無大礙。如今與兄長結拜,如何能不道出實情!”

說完,納頭便拜:“弟關羽。”

張飛亦撲通跪地:“弟張飛。”

“拜見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