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豈若麒麟(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5792 字 3個月前

陛下身著朝服,自德陽殿內走出。端坐龍榻。

百官自殿前兩側入場,立於中庭。

三公居首,領百官麵向皇帝。

讚禮之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高聲唱喝:“跪——”

群臣雙膝跪地,直身,雙手持笏,平舉。

“拜——”

群臣彎腰,手至地,笏橫置地上。

“稽首——”

群臣伏地,首至地。

“起——”

群臣站起。

“跪——”

群臣雙膝跪地,直身,雙手持笏,平舉。

“拜——”

群臣彎腰,手至地,笏橫置地上。

“稽首——”

群臣伏地,首至地。

“起——”

一連三次.行三叩九拜之禮。

太常又高聲唱喝:“皇帝為君興。”

臨軒高坐的陛下,這便起身。以示對三公禮賀的敬謝之意。

三公跪伏,皇帝坐下。

漢代,皇帝對三公的禮敬儀節稱“興”。是以起立作為對三公進見的迎接禮,或對其叩拜的還禮。

皇帝冊、授王、公爵時,王、公拜謝,皇帝也以起立作答禮。

漢禮有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其中稽首是重,是臣拜君之禮。”。《周禮·春官·大祝》中說:“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九拜”屬於大禮,《禮記·郊特性》:“大夫夫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君也。”意思是說,稽首是大臣拜見君王之禮,家臣不可行此禮。

時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則為長跪。首至手則為拜手(跪下行禮時,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背上)。手至地則為拜。首至地則為稽首。”

所以,三叩九拜之禮,並不是說跪三次,磕九個頭。而是根據場合的不同,選擇‘九拜’中的一種。

好在劉備練習純熟,未有半分差池。

黃門令左豐送上名冊,太常這便高聲唱喝:“貴霜王使覲見——”

蠻、貊、胡、羌,等國賓,先行朝貢。

貢品不可能拉到現場。已交由大鴻臚屬下治禮郎,清點入庫。

貴霜使節也沒少在治禮郎的督導下,暗下苦功。覲見禮儀甚是周全:先跪地行禮,再說賀詞,最後上呈禮單。

禮單由黃門令左豐當場誦讀。

覲見朝貢的走位為:西入東出。後進後出。

無論立於哪支隊伍之中,皆要如此走位。

朝貢禮單,不可謂不隆重。然而朝廷賞賜亦重。一進一出,漢庭其實占不了多少便宜。

開始劉備還有些緊張。隨著三郡烏桓使者和南匈奴王等人,先後入場朝拜。便不緊張了。

“百蠻貢職”之後,便是“眾郡奉計”的重頭戲。

卻並未像劉備想的那樣,群臣口誅筆伐,各種質疑批鬥,駁斥的體無完膚。陛下更未親自‘受計’。郡、國上計吏,各自陳詞。言語簡練而又瑰麗。暗藏許多頌揚、溢美之詞。

雖說文辭華美,聽多了卻也讓人乏味。

劉備埋首於隊伍之中,有些昏昏欲睡。

話說,宗室諸劉重在參與。正月旦會其實並沒有宗室什麼事。與有榮焉罷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

忽聽一聲清喝:“臨鄉侯劉備。”

劉備渾身一凜。猛然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