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綬帶密詔(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14 字 3個月前

劉備聽聞曹節親自入宮,請來聖詔。心生感動。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這便托黃門令左豐,問詢太醫令。取來曹節病症手劄,六百裡傳回臨鄉,讓華佗診斷。看可有良方醫治。不求藥到病除,便是能緩解症痛,令其安然辭世,亦算儘到心意。

豈料劉備無心之舉,又一次改變曆史。他不知道的是,正是曹節的暴病而亡,才讓張讓、趙忠等人上位。

換句話說。以曹節為首的老一代大內官紛紛暴斃,中生代的宦官才乘勢而起。

許是蟄伏已久,終於得勢。於是忘乎所以,變本加厲。橫征暴斂,禍亂朝綱。為禍更甚。

這和懷才不遇是一個道理。

壓抑越深,反撲越烈。

以曹節暴斃為分水嶺。漢末宦官、外戚、黨人的均勢被打破。皇帝縱容,內官不知收斂,越發坐大。外戚難以製衡,隻得聯合外鎮軍閥。待董卓入京,時局終是崩壞。

何以至此?

經由與左豐、曹節等人的相處。劉備漸漸心有所悟。

或許。在陛下看來,內官才是真正隻忠於自己,而不是忠於世家豪右,亦或是天下萬民的臣子。或者說,內官乃是陛下一家之臣。陛下雖貴為天子,號稱‘富有四海’。時人亦常說‘家國天下’。然而天下真的是陛下一家之天下嗎?

隻怕未必。

所以,站在陛下的角度來看,內官才是真正貼心,永不背叛的忠犬家奴。故多有縱容。

而這些宦官能屹立不倒。正如劉備少時感悟。既膽大包天,又謹守規矩。諸如曹節這樣的大內官,劉備乘車遠去,仍不忘跪地相送。足見一斑。

此次大長秋兼領尚書令抱恙入宮,隻為達成劉備所願。且不論垂垂將死,時日無多的曹節出於何種目的,劉備又豈能不念著他的好。

將心比心,宦官能有今時今日的滔天權勢,又豈是僥幸得來?

宦官、外戚、黨人。三足鼎立,達成均勢。對天子來說才是最佳結果。一旦失衡,必成大亂。

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十常侍之所以失控。曹節之死,便是開端。

事實上,劉備與曹節並無過多交集。初次見麵,便是在酒家安氏的葬禮上。雖隻有寥寥數語,劉備卻覺得,先帝、太子與公主,三人之間定有極深的牽絆。不然以今時今日的身份,曹節又怎會抱恙在一個馬市女酒家的葬禮上出現。

此次替劉備進宮陳情,亦是一樣。

劉備甚是意外。

恩師來問緣由。劉備這便將與曹節的過往,細細道來。恩師亦不知曹節究竟為何如此善待劉備。

聽聞劉備六百裡去信臨鄉,替曹節尋醫問藥。恩師亦點頭。

愛恨拎清,恩怨分明。卻也不可因私廢公。需在家國大事,大是大非麵前,恪守大節。

恩師自幼便諄諄善誘,劉備自然知曉。

小姐姐們拆開太後所賜綬帶,果見密詔。

蠅頭小字皆寫在方寸之間的一片白絹之上。細細看過,劉備這便鬆了口氣。太後並非讓劉備扯旗謀反、清君側,乾諸如此類,要掉腦袋的大事。無非是思母心切,想見一見遠在臨鄉的親人。

即便如此,亦需慎重。再說,如今北地冰封千裡,通行不易。待春暖花開,徐徐圖之。

消息卻要儘快傳進南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