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切莫辜負(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759 字 3個月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上場前,還有一事必須做。

嗅球。

袁術隻手托舉鞠球,靠近劉備所騎乘的黃駥鼻下,讓它自行嗅探。然後緩緩托起,再緩緩下落。舉手投足,鞠球隨掌心上下移動。黃駥亦打著響鼻,上下追嗅鞠球。

鞠球“球狀小如拳,以輕韌木枵其中而朱之”。又“以韋為之實以柔物”。

便是在一個如拳頭大小的堅木球殼中,塞以毛發。

袁術說,球殼內塞入的多是母馬尾鬃。

待黃駥馬的注意力全在球上時,袁術又緩緩抬手,將鞠球擲出。不等劉備反應,黃駥便自行邁步,追球而去。如此越擲越遠,黃駥馬亦越追越快。

袁術頗為耐心。反複訓練,讓黃駥和鞠球之間的互動,越發熟絡自然。

“馬亦通人性。”袁術笑道:“待它熟悉鞠球,上場後便可自行追之滿場飛奔,又何須驅策。故而,馬越好,騎手越省力。”

“原來如此。”難怪在球殼內填充母馬的尾鬃。異性相吸,在動物界也是成立的。

黃駥乃是一等一的寶馬神駒。頗通人性。隨袁術的訓練,步伐越發靈動。且奔到鞠球前便會自行止步。然後低頭去嗅。難怪擊鞠時,少有撞馬。試想,皆如黃駥這般,伸頭到鞠球前,身體並不接觸,如何能相撞。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並非強驅馬追球,而是訓馬自追。劉備不禁心生感歎。那些淹沒在曆史長河中的生活瑣碎,若非親臨這個時代,又如何能體會?

練好馬,袁術又開始練人。

“君侯且小心!”說罷便將鞠球遠遠拋來。

劉備下意識的揮杖,將鞠球遠遠擊飛。

這和小時候與公孫氏練劍擊,大同小異。

鞠杖比木劍長且沉。可正如換不同樣式的劍,劉備皆會很快得心應手一樣。如臂使指的感覺,早已融入血脈。鞠杖與木劍的結構差異,完全能在一次次的揮杆中,迅速補全。這就叫天賦。

關羽和張飛,也如劉備這般。

待教會劉備操練法門,袁術這便趕去與袁紹等人合練。劉備三人則交由菟園中幫閒的遊俠陪練。無非是擲球讓三人揮擊。先練命中。保證每次都能擊中。然後練精準,要求指哪打哪。

論武技,三人皆一流。天資亦出眾。短短一個下午,便皆上手。

進度神速。

袁紹、曹操等人遠觀,亦紛紛點頭。

練完定點擊球,再練運動擊球。

待運動擊球連好,再習練人馬配合。最後方能與眾人合練。

彆說,一旦融入遊戲,擊鞠確實有一種獨特的魔力。

競技運動的魅力便在於此。總能激起內心深處,一種近似沸騰的求勝欲。越是英雄,越不可免俗。

返回洛陽時,劉備與袁紹、曹操,袁術,並馬而行。並未乘車。

目視盤亙在遠方天幕下的巨城,一寸寸的拔高長大。直到忽然躍出,遮蔽眼簾。

夕陽將天幕下綿延起伏的亭台樓閣的輪廓線,都鑲上了富麗的金邊。

星空下最偉大的城市,瞬間充滿了無與倫比的美感。

逆光而行。

人馬一時皆寂靜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