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擊鞠建隊(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34 字 3個月前

少時劉備一金而知人心。

英雄、小人。分彆亦在於此。

英雄所思,給我多少。小人卻想,你有多少。

賈詡所慮,正是市井小人之思。

駟馬空出一位,隻套三馬。乃是想向眾人,尤其是向徐晃展示。馬匹對臨鄉侯亦是珍貴,家中沒有多餘,足見此禮之重。

徐晃若是市井小人,必沾沾自喜。以為收獲重禮。反之,若三馬又成駟馬。說明馬匹對臨鄉侯來說,並非多珍貴。家中還有剩餘。於是,把家中富餘之物,隨手送人,亦稱不上珍貴。小人必然失望。

然而,英雄卻是這麼想: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無論施水之人,井中有多少存水。即便危難時隻給了一滴,亦是厚恩。

英雄,小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一個是自身,一個是外人。正如君子日三省吾身。君子必先自律,小人總找外因。是一個道理。

正如張儉和夏馥。

黨錮時,張儉亡命。跑到哪,便到哪家借宿,時人皆敬重他的名氣和品行,即使明知會家破人亡,還願收容他。於是,所曆之地,凡與相助他的人,皆被收捕考訊,牽連者遍布天下。

而夏馥卻剪須易容,跑到林慮山中,隱姓埋名為冶煉家客庸。整日與煙炭為伍,形貌毀瘁,兩三年後,已沒人能認出是他。

此二人行事,高下立判。

典韋為友殺人,提頭直過鬨市,數百人不敢近。為何?

便是廣而告之,此人是我殺!

豪傑殺人後,以血塗牆。某某是某某所殺。也是如此。

既是豪傑,必然磊落。

劉備府中並不缺馬,為何偏以缺馬示人!

此事,亦可見兩人境遇不同。賈詡懷才難遇,故而身邊多是蠅營狗苟,勢利小人。劉備少年成名,身側皆是英雄豪傑。自然看問題的出發點亦不相同。劉備得賈詡,乃是補全了自幼缺少的‘人心險惡’。堪稱絕配。

嗯,再加李儒,或許下雨天更配。

再入菟園。見劉備仍是駟馬安車。徐晃這便鬆了口氣。世人皆知馬匹金貴。見臨鄉侯仍有富餘,徐晃這才心安。否則當受之有愧。

劉備三人加入,擊鞠場頓時激烈。

如袁紹所說。擊鞠倚仗的不過是膚淺的馬上功夫。劉備三人乃一流、超一流武將。有如此好的功底,再練擊鞠,事半功倍。關羽、張飛,伴在劉備左右,三人胯下皆千裡神駒,頗通人性。人馬合一。一路勢如破竹,徐晃單騎又如能抵擋。被三人連中靶心。戰鼓咚咚作響。

時下擊鞠,還無球網、球門。乃是在雙方底邊,各置數麵戰鼓。鞠球擊中,戰鼓轟響。便是此局得勝。

換句話說,每局的時長,並不設限。但凡有一方命中,便是此方獲勝。獲勝方將升一幟。通常打十局。以幟多取勝。

為何不設時限,而取一球決勝。

劉備來問。袁紹答曰,乃為蓄養馬力。

雙方高速對抗,駿馬往來衝刺,消耗甚巨。若限定時長。過短,決不出勝負;過長,駿馬又難以堅持。故每局皆是一球決勝。

想想,似乎很有道理。

馬匹如此金貴。置辦一套擊鞠行頭,都要耗費數百乃至數千萬。誰還能置辦多套,在場邊輪換!

再者說。一人多馬,日常訓練也是難點。如何能與每匹馬都默契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