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五陵少年(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5015 字 3個月前

托黃門令左豐密切關注朝議事宜。劉備這便加緊研讀段太尉平羌手劄。

主簿賈詡,最近舉步生風,日程甚滿。先時居於將軍府前院西樓。如今索性搬入金水市樓,就地辦公。處理市中大小事宜。

金水小市,乃是大長秋兼領尚書令,大內官曹節親自為劉備奏請。乃劉備私人所有。正如劉備食邑臨鄉,一切所得,儘入私囊。市中官吏,亦是臨鄉侯家臣。

見過臨鄉種種名產,饒是號稱算無遺策的賈詡,亦大為驚奇。許多人,甚至穿越大半城郭,隻為到設在臨鄉百貨附樓一層的水洗公廁,去如一次廁。而附樓二層以上,便是泊車樓。

窺一斑而知全豹。

諸如最近風靡洛陽的機關驢車。更是巧工到了極致。今驢與馬同價。一匹上好的渤海黑驢,作價兩百萬錢。四頭便值八百萬。一輛機關車再賣兩百萬。這便是一千萬錢的來由。

百工機器商肆,已接了十套,五十輛機關驢車的訂單。僅三成的訂金,就收了一億五千萬錢。

皆存入金水貲庫。一萬石的臨鄉名產,以每日流水估算,甚至買不足月!

賈詡告知劉備,劉備已六百裡加急,傳訊臨鄉。讓兩位家丞月末前再發一萬石名產抵京。至於名產組成,則根據市中庫存自由組合,不要拘泥。

兩億入庫。捉襟見肘的財政,頓時大為緩解。劉備的諸多構想,亦能加快實施。

百官宴請,自當來之不拒。

反正劉備的官職,多屬加官,亦有榮寵性質。給事黃門侍郎倒是實授。但陛下又詔曰,便宜行事。於是去不去皆可。俸祿卻一直足額發放。隻是相較連年增加的獻費,這六百石的俸祿,實在是不值一提。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陛下,驢車好棒啊。

臨鄉侯,隻需你努力,明年朕又有新車啦。

所謂無官一身輕。在洛陽,劉備是典型的‘閒侯’。且深得聖寵,又為人豪爽,出手闊綽。百官自都願與他相交。

一來二往,朝中百官儘皆熟絡。乃是後話。

時下劉備第一要務,便是準備三日後舉辦的擊鞠賽。

楊奉、徐晃等人重金定製的護具、鞠杖,亦被商家送到府中。做工精美,用料上乘,一看便知出自名家之手。上手一試,果然出眾。菟園遊俠也算是有心了。

正如被大大擴展的商業觀一樣。

等到了洛陽,劉備方知。許多原本已經理解很透徹的詞語,卻還是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比如說,邑。

在時下,便有著廣泛的含義。

說到邑,劉備首先想到的便是,邑落、鄉邑、城邑。諸如此類。

不曾想,還有一種邑,稱為陵邑。

顧名思義,陵邑內居住的,皆是帝陵的守陵人。

陵邑製傳統,始於西漢。在西漢初年,守陵人的身份極為高貴。他們居住的地方也不同尋常,乃是一個經過精心規劃的大型城邑,規模僅次於都城長安,稱“陵邑”。這些“陵邑”的行政級彆,相當於後世的直轄市,居住在裡麵的人非富即貴。

隻有巨富、高官和豪傑,才有資格遷入陵邑,為先帝守陵。

著名的陵邑,有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稱“五陵邑”。“五陵”於是便成為富豪聚居之地。因此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弟,便被稱呼為“五陵少年”。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儘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想想,不正是劉備與二袁、曹操等人過的日子嘛。

前漢時,曆代先帝的守陵人。

有三類:巨富、高官、豪傑。

此也佐證了兩漢任俠成風,豪傑地位很高。

後世一提‘江湖’,便自然而然的把其與俗世隔離。認為‘江湖’是一個相對較小,且較為隱秘的小圈子。而俠客與普通人完全是兩個世界。

故而。後世市井小民見到身佩刀劍的俠客,皆敬而遠之。避恐不及。想想也是。平日連菜刀都難得一見,何曾見過如此長的大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