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 馬兒吃飽(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05 字 3個月前

樓桑醫學館。

雖經多次改造擴建。功能還是劉備最初的劃分。

一樓義舍。

自從君侯在臨鄉各處官道,設下流民營地。義舍漸變得疏疏朗朗。今日卻有不同。少有人氣的樓桑義舍,忽被圍了裡三層外三層。

身著白衣護士裝的妙齡少女,正捧著盛滿一碗碗白粥的漆木托盤,快步走來。

護士乃臨鄉特有的女性職業。

自從白湖女校開門受徒,臨鄉各處均有女性業者的身影。加之君侯遠赴洛陽,家中由太夫人和夫人垂簾理政,身兼女校長的家令士異悉心輔佐。最主要乃我大漢風氣便是如此。女性的地位,在漫長的封建史上絕無僅有。故而,‘女子’亦是子。

穿過叢叢人腿。被層層圍攏的義舍中央。矮幾旁對坐三人。

正是隨船而來的潘獐兒,馬駒兒,朱獾兒。

馬駒兒盤腿獨坐。正抱著比臉還大的黑邊陶碗,咕咚咕咚的喝著香甜的白粥。隻見腮幫、喉嚨上下滾動。須臾,待陶碗落下,已空空如也。

連滑膩的粥汁也被舔舐一空!

所謂粥汁,便是指粥熬好後,上麵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臨鄉義舍裡叫“米油”,流民俗稱“粥油”。

正襟危坐在馬駒兒對麵的潘獐兒和朱獾兒,呆若木雞。

馬駒兒四處比劃了下,遂將粥碗堆在稍顯低矮的一摞空碗上。摸了摸半圓的肚皮,似還有些饑餓。

“粥來啦——”捧著托盤的女護士,人未至,聲已到。

眾人紛紛讓路行禮。

潘獐兒和朱獾兒一個激靈,這便起身相迎:“豆丫姐。”

“還能吃嗎?”美麗的女護士,籲籲笑問。這一路小跑,可費了不少力氣。

馬駒兒心中忽生出一絲被嗬護的暖意。這便用力點頭:“能!”

“好咧!”女護士便將托盤內的粥碗遞下。馬駒兒急忙雙手接過。女護士又把剩下幾碗白粥,遞給潘獐兒和朱獾兒。再將一摞摞空碗放上托盤,準備帶走。

清空矮幾。女護士又拿起一雙木箸,遞給馬駒兒:“粥有些燙,彆著急。攪一攪。”

“嗯!”馬駒兒輕輕點頭,伸左手接過木箸。

少年時,紮著總角的豆丫,總是跟在劉備身後的小尾巴。小夥伴們爬樹吃桑葚,也隻有劉備會記起折一枝綴滿碩果的嫩枝拋給她。少年好友多已長大。豆丫也落落初成,青春俏麗。黃敘、太史慈,還有再後來的潘獐兒、朱獾兒,一眾少年皆沒少受她的照顧。

乃是劉氏老族長,九叔公家的長孫。母親做主,許配給了劉備少時好友,臨鄉侯府洗馬,蘇雙。並請學壇蔡祭酒,取名‘蔓’。

少年時,蘇雙與張世平往來北疆販馬。

隨臨鄉馬匹漸多,劉備便將良馬散養在西林牧民廄中。為便於管理,另設“臨鄉家馬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