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5 綠洲熔爐(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16 字 3個月前

它乾城。

雪過初晴。頭戴安全帽,身著工作衣的工匠們,正加緊掃除塔吊上的積雪,繼續督造重樓。

它乾城原先就建有足夠三千戶彆部鮮卑所需的宅院。在原有基礎上改建,自然事半功倍。進度很快。再說,落戶它乾的彆部鮮卑,多是孑然一身。便是贖娶了外域女奴,也不過夫妻二人。想要開枝散葉,最快也是明年的事。

偌大的宅院,隻有夫妻二人。實在是有夠空曠。有一棟重樓居住足矣。餘下樓宇可徐徐再建不遲。

劉備現在著力改造的,乃是班定遠在城中各處圈建的糧倉、大馬廄、草料場、牢營、兵營、武庫,諸如此類。

先足夠已在途中的十萬奴隸定居,再分批建造足夠一萬戶所需的宅院。

它乾城東西長三裡半,南北寬二裡。除去厚厚的城牆、軍事設施,還有各種長史府的附屬建築等。隻夠容納約四千戶。

想要足夠容納一萬戶居民。必須擴建。

劉備已命人看過,南北皆要擴建。按照工匠們的設想,擴建後的它乾城,東西長五裡,南北寬五裡,可容納一萬六千戶。二十餘萬口。

問題是,是否要將十萬餘口,皆囤在它乾。

按照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經典理論。最好分彆屯駐在伊吾、高昌、柳中、烏壘、渠犁、楨中、它乾,七城。

高昌壁的不斷擴建,得益於曆代戊己校尉的屯守。從一個三五百人駐守的軍事壁壘,日益繁榮興盛。經三百餘年的發展,到東晉鹹和年間時,已改置為郡治。足見一斑。

便是時下,規模亦相當可觀。隻需稍加打理,便可得一座橫豎三裡的堅城。

出金關後,便是宜禾都尉屯守的伊吾“昆侖障”。時下城內麵積也相當可觀。諸如烏壘、渠犁、楨中,規模更大。

烏壘城,本屬輪台國,乃國中第二大城。太初三年(前102年)李廣利二征大宛,途經此處。因輪台閉城鎖國,拒不接濟漢軍,便一怒之下滅國焚城。從此輪台國不複存在。直到輪台被攻滅三十年後的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漢庭才允許當日屠城後所剩輪台餘民,重新在都護府周邊,建立“烏壘國”。隻是此時的烏壘,人口已縮減至一千餘人。完全沒有威脅。

太初四年,為加強對西域的統治,漢庭在輪台、渠犁,分設使者校尉,率兵屯田。

神爵三年(前59年),漢朝在烏壘城設西域護衛府,鄭吉為首任都護。

“使者校尉”直隸朝廷,代表漢庭處理西域事務,兼司屯田。而屯田校尉則上隸於敦煌郡,亦主管屯田。後為西域最高軍政長官的西域都護的全稱。即:都護西域使者校尉。

《漢書·西域傳》:“都護治烏壘城,去陽關二千七百三十八裡,與渠梨田官相近,土地肥饒,於西域為中,故都護治焉。”

西漢時,都護治所烏壘城,與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屬都護。前漢時都護轄西域三十六國,後增至五十國。都護開幕府(請注意!)。屬官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馬、侯、千人各兩人。

都護職在:“統領大宛及其以東城郭諸國,兼督察烏孫、康居等行國,頒行朝廷號令;諸國有亂,得發兵征討。”

換句話說。前漢時,西域的行政劃分,與州平級,設都護。到今漢,西域已降級成郡一級。設長史,隸屬於涼州刺史部。

就劉備個人來說,一旦如願成為西域都護。他便擁有開幕府的權利!

幕府和家臣,部分功能有所重疊。然而比起三百裡臨鄉,五千裡西域,更為廣闊。足夠劉備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