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 回京在即(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5267 字 3個月前

“龜茲國使登台——”

聞台上高聲唱喝,龜茲大使這便穩步出列,在眾目睽睽之下,拾階而上,登臨高台。

大將軍頭一個喚的便是龜茲國使,足見關係深厚。龜茲王使麵露喜色。

“下臣拜見大將軍。”

“免禮。”高居主位,一身朝服的劉備,微微一笑。

“賜節、使服、印綬、車駕、儀仗。即日起,入駐龜茲國使館,代行國事。”

安氏姐妹送上托盤,龜茲國使雙手捧過:“下臣,拜謝大將軍。”

待龜茲國使捧盤入列。衛士便又高喊:“疏勒國使登台——”

高台下的疏勒國使渾身一凜,不由自主,邁步出列。

按部就班。待五十國使,依次登台。

又聽高喊:“大宛國使登台——”

眾人紛紛側目。大宛國竟也遣使抵達。

等康居國使最後被叫上高台。各國使節,這便了然於胸。

都護西域輔漢大將軍,威名遠揚。平定西域,指日可待。此時不來投誠,更待何時?

難不成等大將軍興西域五十餘國兵馬,前往討伐嗎。

若是一般人也就算了。大將軍北定草原,西通絲路。疏勒國楨中城,號稱飛鳥難度,固若金湯。還不是一日陷落。

和得一家老小,皆被圈禁在洛陽城中。生死難料。

前車之鑒,後人又豈能不警醒。

天命所歸,大勢所趨。料想用不了多久,餘下三國,必會遣使來拜。

在繡衣吏的引領下。各懷心思的五十餘國使節,入角樓更換大使服,再出拜見。

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

換穿漢式華服,舉手投足,氣象一新。手中節杖,皆以竹為杆,上綴犛牛尾毛。乃是漢家象征。

再拜大將軍劉備。五十餘國使手持節杖,魚貫而下。

乘大使專車,繞內城一周。圍觀民眾山呼海嘯,追著馬車,載歌載舞,歡呼雀躍。

車上大使,心潮澎湃,皆與有榮焉。

典禮的最大作用。便是其莊重的儀式感。

開館典禮帶給眾人的震撼,不言而喻。

仿照後世。劉備給予各國使節,許多特權。

人身、館舍、住所,等財產不可侵犯。大使車駕可自由進出,不得攔阻。免納關稅和捐稅,免除一切役務。

諸如此類。

開館典禮的影響,遠超眾人的想象。

承認西域都護的管轄是其一。

接納派駐大使的方式來處理各國紛爭是其二。

有人會問,劉備如此行事,是否有專權僭越之嫌。

自然不會有。

陛下擢升長史為都護。便是讓劉備全全處理西域事務。

更何況都護職在:統領大宛及其以東城郭諸國兼督察烏孫、康居等行國,頒行朝廷號令;諸國有亂,得發兵征討。

與秩比二千石的騎都尉不同。劉備乃是以輔漢大將軍的身份,都護西域。

更何況陛下還許他假節。

節,代表皇帝。凡持節之使臣,代表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朝堂,可代天子行使權力。

假節,得殺犯軍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