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配享太廟(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5122 字 3個月前

不等劉備起身,殖貨裡的右舍左鄰,諸多豪商便紛紛登門問候。

劉備並娶七如夫人時,殖貨裡曾大擺流水長席。彼此關係親近。得知劉備昨日返京。這便早早登門拜訪。

主簿賈詡攜府中四大門客,楊奉、韓暹、胡才、李樂笑臉相迎。

聽聞大將軍昨夜與舊友歡聚,宿醉未醒。眾豪商各自點頭讚歎。大將軍乃真豪傑。亦是性情中人。

所謂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大將軍言行如一。不正如此般?

賈詡命人奉上取自西域的珍寶器物,充做回禮。左右鄰裡皆大喜而歸。

不久,大內官曹節車駕抵達。聽聞大將軍還未起身,這便笑稱:無妨。

主簿賈詡本欲去請主公,卻被大內官,擺手拒絕:老奴豈敢驚主。

賈詡這便作陪。

直到日上三竿。劉備才悠悠轉醒。洗漱更衣,用完早膳。史渙來報,遂趕往前堂相見。

“讓老大人久等了。”

“是老奴,人老覺短。來早了。”曹節伏地行禮。

劉備急忙上前扶起。

賓主落坐。

寒暄過後,尚書令兼大長秋,大內官曹節這便直入正題。

話說。今漢“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製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策書者,編簡也,其製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以命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賜策,而以隸書,用尺一木,兩行,唯此為異也。製書者,帝者製度之命,其文曰製詔三公,皆璽封,尚書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

時下,有兩種情況,能用策書。

封諸侯王,罪免三公。

此兩種狀況,所用的編簡的大小,書寫的字體。均有差異。

封諸侯王時“其製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

罪免三公時“而以隸書,用尺一木,兩行”。

無論封諸侯王,還是罪免三公。均需舉行一套相應的賜策典禮。稱“策封”。

因“策”與“冊”同,又稱“冊封”。

舉行策封典禮時,“策”乃是作為賜贈國號、王位的憑證,故稱“封策”,亦稱“策書”。

帝王向諸王授予封號時,均由主持儀式的使者,麵對受封者,宣讀策文。

待策封儀式結束後,便將策書與印璽一同交給受封者。作為其受封的憑證和信物,永久保存。

規則說的都很清楚。並無異議。

之所以要趕來與劉備相商。乃因,與通常策封兄弟、子嗣,為諸侯王不同。

劉備和陛下,從血緣關係上說,並非直係血親。

在何處受封,便是商議的重點。

“敢問老大人,通常都在何處受封?”劉備問道。

“一般多在太廟。”曹節言道:“策封使,一正一副。正使為三公出任。副使為宗正。”

劉備這便醒悟:“可因漢室宗親中,有人反對?”

“然也。”曹節歎了口氣:“宗親中有人言:‘君侯雖是前漢中山王裔。然前漢時的中山王,與今漢中山王,乃是兩個不同的支係。且薊國乃是新封,祖上並無傳承。古往今來,皆不可享太廟。’正因如此,陛下才遣老奴來問君侯,此事該當如何?”

劉備明白了。

一句話概括:前漢時的中山王係,早被今漢的中山王係取代。洛陽太廟裡供奉的乃是光武一脈的今漢天家正朔。隻認現在這支中山王。

至於劉備的宗族神位,早已隨長安太廟,被赤眉軍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