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謀錄不儘(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03 字 3個月前

“何人吟誦酈文勝之詩文?”劉備這便朗聲問道。

酈炎,字文勝。酈食其十五世孫,酈平十世孫,酈晁之子。範陽人,生於和平元年(150年),建寧三年(170年),遷居涿縣。曾為郡吏,州郡察舉孝廉,征召為右北平從事祭酒,皆不就。奉父母極孝,又身具高超詩文、音樂諸多才華,其推斷事理,多為世人佩服。後因母親去世,悲痛過度乃致精神錯亂,瘋病狂發。恰逢夫人生子,受驚而亡。妻家訴訟於官府,因而被捕入獄。熹平六年,在獄中被折磨致死,時年二十八歲。遺下一子:止戈。有集二卷,著有《遺令書》等。

恩師盧植為其作詠,頌其才德,惜其英年早逝。

乃是涿郡家喻戶曉的有名詩人。詩文劉備亦多有拜讀。

此詩文,為《見誌詩》其一。雖懷才不遇,詩人卻坦露遠誌,直抒胸臆。欲“舒吾陵霄羽,奮此千裡足”,做出一番驚世偉業。不信命運,認為‘通塞由己,無須卜問’。又以陳平、韓信這些起於微末卻終成大業的先賢自勵,全詩字裡行間,有一種縱橫物表,不受羈絆的磅礴大氣。乃是新體五言詩中難得的佳作。

必是胸有成竹,滿腹經綸之大才,方能借此詩歌以詠誌。當然,大騙子也可以。

無論如何,能成功引起劉備的注意。歌詠之人,目的已然達到。

須臾,便有一青年儒士從亭舍走出,衝劉備搖搖一禮:“潁川狂士,拜見薊王。”

見他儀表堂堂,甚有姿容。劉備這便下馬回禮:“先生因何吟誦酈文勝之詩篇?”

見劉備下馬,儒生目中異色一閃而過:“世道艱險,逆亂在即。在下聽聞薊王於黃金台上建四方館,這便千裡迢迢趕去一試。”

“潁川文風鼎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先生為何舍近求遠?”劉備笑問。

“薊國險固,人民殷盛,故遠來求官。”儒士答道。

“薊國橫亙幽冀,一馬平川,險從何來?”劉備再問。

儒士再答:“民皆城居,倉塔林立。環繞碧水青禾,圍以陂渠長堤。舟船穿梭其間,車馬不絕於道。民風爽烈,兵精將猛,如何能不稱險?”

“哦?”劉備欣然點頭:“既如此險絕,當固若金湯。敢問先生,如今可還缺何物?”

“古往今來欲成大事者,必儘收天下之英才。在下雖不敢稱賢能,卻自詡亦有薄才。今欲效仿古之賢者,千裡送骸骨。自投門下,卻不知薊王意下如何?”

此處,乃是用‘千金買骨’來自比。成語見於《戰國策·燕策一》。

燕昭王繼位時,國土被齊國所占。為振興燕國,奪回失地,燕昭王決心招納天下之才,收為己用。奈何求才令發出,卻無人投奔。於是燕昭王便去向國中一個叫郭隗的賢者請教。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位國君,願用千金買一匹千裡馬。可三年過去,千裡馬仍沒有買到。有位侍臣便自告奮勇,去買千裡馬。國君同意了。此人用三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可等他趕到時,馬已死。於是就用五百金買回馬骨,獻與國君。

國君大怒:“我所想尋求的是活著的千裡馬,怎能用五百金買一匹死馬?”

侍臣答道:“死的千裡馬尚且用五百金來買,何況活馬呢?天下的人一定認為國王您是真心買馬,並不是欺騙彆人。千裡馬很快就要到了。”果不出一年,就有人送來了很多匹千裡馬。